对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错误的认识?

2021-08-09 16:02 乙肝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1)害怕和乙肝患者交往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或血制品传播。目前母婴垂直传播已经有很好的阻断措施,这点大可放心。其实健康人注意避免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健康人自身有伤口的时候尽量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要分开(比如剃须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 一般是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所以没有必要对乙肝患者隔离,和乙肝患者在一起工作生活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2)乙肝是吃饭吃出来的
  
  有人害怕乙肝病毒会在吃饭中传染。很多家庭怕传染,吃饭时让表面抗原阳性的家庭成员分开吃,很多小孩子从小就被这样对待,性格受到了很大影响。
  
  专家指正: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感染主要分几种方式:垂直传播(婴儿出生时母婴传播)、不安全的注射与输血、性接触等。因此,吃饭和正常的社交是不会传染乙肝的。
  
  (3)乙肝患者不能和正常人接触
  
  有人甚至认为乙肝患者不能和正常人接触。
  
  指正:日常接触如说话、握手、拥抱、就餐、在办公室工作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感染主要分几种方式:垂直传播(婴儿出生时母婴传播)、不安全的注射与输血、性接触等。如母亲为乙肝“大三阳”,胎儿在妊娠期宫内感染和分娩时产道出血;输入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多人共用同一注射器(尤其是目前农村打预防针);纹眉、纹身、打耳孔、针灸针不注意消毒等。所以可以和患者正常接触。乙肝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常用的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经期卫生,是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其他人的。绝对隔离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正常人来说没有意义,对乙肝毒携带者来说是不公正的,会大大影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预防母婴传播之外,乙肝患者只要避免与健康人的血液和体液接触,如在日常生活中把常用的剃须刀等有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重经期卫生,一般是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的。隔离对乙肝患者来说是完全不必要的。
  
  (4)误认为乙肝病毒-DNA显阴,就不会传染
  
  乙肝病毒-DNA显阴只说明病毒没有复制,而不是没有病毒,只要有病毒都是会传染,乙肝病毒-DNA显阴只是传染性不强。
  
  乙肝病毒-DNA定量往往被描述成为判断乙肝传染性大小、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金指标”,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为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变化增添了新的手段,弥补了以往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测的不足,只要抽血化验检测乙肝病毒-DNA呈阳性,无论其他乙肝病毒检测结果如何,都说明患者体内存在复制状态的乙肝病毒,血液具有一定传染性,这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了解病情变化有一定帮助。
  
  (5)乙肝患者碰不得
  
  乙肝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患了乙肝后,在急性期要注意休息和自我隔离。乙肝是血-体液传染的疾病,日常生活与常规接触不会导致传染。无论是感染者还是正常者,都不要彼此轻视。
  
  (6)患了乙肝就不能过正常人生活
  
  这是极大的误区。其实乙肝只要在急性期注意休息,在肝炎基本静止的时间就可逐渐增加活动,也可以正常工作和社交。但重要的是要全方位治疗,抑制病毒复制、防止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7)空气可传染乙肝
  
  乙肝不会通过空气、消化道或饮食传播。同室工作、交谈、一起进餐不会被传染。接吻也不会传染乙肝,除非消化道和口腔有破损。但建议最好采用公筷和分食。乙肝一般也不会通过握手传染给其他人,除非双方双手都有裂口、有出血。
  
  日常生活中,乙肝患者只要把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体携带者一样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到了急性期则要适当休息。
  
  (8)乙肝患者不能入学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多是悄悄潜入,并与人长期共存。有2/3的乙肝感染者可能终身携带病毒却不发病,只有1/3的感染者会发展成为慢性肝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的药物。但有一些药能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或把所谓“大三阳”转成“小三阳”。所以,治疗乙肝不会像治疗感冒那样容易,它需要较长的疗程,而且也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但不能因此就让这1亿多人都不工作、不上学。另外,在1/3发病的慢性肝炎患者中,多数患者经过医生的治疗会好转,能恢复正常工作。只有少数患者可能因治疗不及时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大多数乙肝感染者在肝功能正常时是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的。
  
  乙肝的传播途径决定了乙肝患者除需住院治疗外,一律可以上学。但全国各地掌握标准不一,将很多人拒之校外,因此呼吁有关部门,不要误国误民。
  
  (9)有乙肝患者家里需分餐,餐具需要进行消毒
  
  在西方国家分餐制也是很常见的。其实通过进餐传播乙肝的几率不是很大,但是分餐对我们来讲是有好处的。日常消毒方面,比如急性乙肝的患者,住院需要隔离,隔离的目的是这个患者不要传染给正常的人。出院以后,基本上不处于传染期,只要肝功达到正常,再回到正常人群里工作学习,基本没有传染性。
  
  体液和血液传播,其中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是非常关键的,比如纹身还有公用注射器,如果是多次使用,传染性就比较高。在有些国家,乙肝被称为性传播性疾病,通过体液密切接触有传染性,预防性接触传播的话,可以用安全套,也是很安全的。
  
  (10)只要避开传染病患者,就不会被传染
  
  发现传染病患者后采取必要的隔离、控制手段确实是必要的,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仅凭肉眼是无法分辨传染病患者的。预防传染病不能单靠避开患者,关键要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再有,一味排斥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会造成这部分人群隐瞒病情,不利于传染病的控制,也会增加健康人感染的几率。
  
  (11)只要接种疫苗,就可以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注射虽然是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但并非100%保险,也就是说不能完全放松。比如乙肝疫苗注射后,只有自身产生抗体才能起效,否则仍然还属于乙肝的易感人群;而且成人乙肝疫苗要接种三针,只接种一两针并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
  
  (12)为了预防传染病滥用消毒剂
  
  不管是家庭还是公共场所,只有在传染源有可能污染的场所使用消毒剂,才能取得消毒的效果。消毒次数过多、浓度过大,超过适当的数量或限度,反而会带来另外的损害。而且,消毒剂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经常可以看到因为滥用而发生消毒剂中毒、被灼伤的报道。
  
  (13)只要肝功能正常就没有传染性
  
  很多患者认为,保肝护肝把转移酶降下去了就不传染了。实际上,乙肝的传染性与肝功能没有关系,而是与病毒有关系,只要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传染性就存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其中很多人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发生乙肝。他们即使转移酶增高,传染性也很低。这也就是说,肝功能并不是病毒指标的体现,所以也不能以此来判断患者有或没有传染性。
  
  只有乙肝病毒复制得到持续抑制,病毒载量降到检测限以下,才能降低患者的传染性,并且降低患者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否则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具有传染性。
  
  这个肯定不对的。很多患者不熟悉,他们认为保肝护肝把转移酶降下去了就不传染了,实际上这个疾病的传染性不是与肝功能有关系,而是与它的病毒有关系,只要它的病毒存在,传染性就存在。从医学上来讲,乙肝的传染不是酶的问题来传染,而是你感染的乙肝病毒。所以传染性主要来自于病毒,而不是转移酶。
  
  一般生活、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不会传染乙肝。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乙肝。
  
  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左右会因自身的免疫作用而自行痊愈。多数情况下,接吻并不传播。但是双方有口腔黏膜破损或者牙周疾病时,可能导致感染。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以后,能有效抵御除输血以外的任何途径的乙肝病毒。
  
  1.并非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就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后90%左右会因自身的免疫作用而自行痊愈,只有10%左右会慢性化。但是,若在婴幼期感染,则有超过90%的人会慢性化。
  
  2.乙肝病毒不经正常消化道传播。
  
  3.一般生活、工作场所和交通工具不会传染乙肝。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乙肝。乙肝病毒不经空气或动物传播,蚊虫叮咬也不传播乙肝病毒。
  
  4.多数情况下,接吻并不传播。但是双方有口腔黏膜破损或者牙周疾病时,可能导致感染。
  
  5.乙肝传播途径和乙肝发作不发作无关。换言之,乙肝情发作时,日常接触仍不会传染别人。
  
  6.采取及时正确的阻断措施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7.注射乙肝疫苗是成熟、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预防措施!注射乙肝疫苗并产生抗体以后,能有效抵御除输血以外的任何途径的乙肝病毒。提倡使用避孕套,这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疾病。
  
  正确认识乙肝的传播途径
  
  很多人“闻乙肝色变”,听说同事或同学有乙肝,都避之唯恐不及,其实这是不对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不了解。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有:
  
  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2.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也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因乙肝患者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肝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口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即使没有被消化,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蚊虫本身并不会造成乙肝传播。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肝。
  
  根据乙肝的传播方式,乙肝患者只要避免与健康人的血液、体液接触,预防母婴传播,如在日常生活中把常用的牙刷、剃须刀等有可能接触血液的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一般是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其他人的。绝对隔离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是不公正的,会大大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对正常人来说没有特别意义。因此,日常接触,比如说话、握手、拥抱、就餐、在办公室工作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
  
  前几年的乙肝歧视风波曾在社会上引起过不小的影响,但即使在现在,慢性乙肝患者在生活、工作中受到歧视仍是一个客观现实。老百姓普遍认为,肝功能正常与否,与它的传染性相关,实际上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病毒的水平(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的水平作为参照),而与转移酶高低没有关系。有些企业只要见到表面抗原阳性甚至乙肝表面抗体(保护性抗体)阳性,就将应聘者距之门外,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体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也未被证实。
  
  那么乙肝究竟是如何传染的?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等传播。80%以上为幼年期感染,即母婴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此外容易被忽视的传染可能性包括:共用刮胡刀、牙刷、病毒污染的牙膏或毛巾,如皮肤黏膜有破损就可能被传染。女性由于经期的特殊性,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经血残留到坐便器上,也可能导致传染。因此,在公共场所,尽量不要用坐式便器,选择蹲式的就比较安全。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