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钦,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有“儒将”的美誉。
袁子钦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袁子钦
别名:有臻、从行、致卿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杭县白砂镇朋新村
出生日期:1908年12月13日
逝世日期:1968年2月23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上杭县立中学、中共中央党校
信仰:共产主义(1930年7月以后)
将军简介
袁子钦(1909-1968),原名袁致卿,福建省上杭县白砂区下洋村(白砂镇朋新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员、士兵委员会秘书、第四支队第十二大队文书、红一军团第11师31团连政委,第10师政治部宣传股股长,红五军团第1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五军团政治部组织干事、党务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干事、组织科科长、大队政治处主任,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第六分校政委,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副政委,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政委,第十八兵团第60军政委等职。参加了上党、平汉、临汾
生平介绍
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员,第三十一团连政治委员,第十师政治部宣传股股长,第十三军三十九团地方工作团主任,第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五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组织科科长。
工作经历
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抗大总校政治部主任,第六分校政治委员,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下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六十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个人履历
1908年12月生于上杭县白砂乡下洋村(今上杭县白砂镇朋新村)。
1929年毕业于上杭县县立中学。1929年9月参加红军,任红四军二纵队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士兵委员会秘书;
1929年12月任二纵队辎重队文书。
1930年3月任二纵队四支队十二大队文书,并兼做战勤工作;
193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
1932年1月任红五军团十三军连政治指导员。
1932年6月任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部组织科长。
1932年8月后任红十三军三十九团政治部地方工作团主任、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长。
1943年10月调任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参加了对日作战,由于正确地执行了党的干部政策,工作出色,获得好评。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政委。
1968年2月,被林彪反党集团关押在地安门,遭受非人的折磨,经三零一医院抢救无效,于1968年2月23日含冤去
人物生平
共和国开国将领中,中将袁子钦堪称儒将。在风云壮阔的军旅生涯中,他从事政工,明是非,识大局,做起工作得心应手,卓有成效;指挥作战也有板有眼,屡建勋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林彪一伙强迫袁子钦揭发军委和总政领导的“问题”,袁子钦斩钉截铁:“我没有什么可揭发的!”
成就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政治委员。一九五零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政治委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大事年表
袁子钦,生于上杭县白砂乡下洋村。
1929年9月参加红军,担任红四军二纵队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士兵委员会秘书;同年12月调任二纵队辎重队文书。
1930年3月任二纵队四支队十二大队文书,并兼做战勤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
1932年1月任红五军团十三军连政治指导员。6月任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部组织科长。8月后任红十三军三十九团政治部地方工作团主任、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
途中,他一直随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和三十九团行军、打仗。担任过红五军团政治部党务科长、组织部组织科长。曾三次渡乌江、爬雪山、过草地。
到达陕北后,入中央党校第二期党训班学习。
毕业后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工作,先后在政治部担任组织干事、组织科副科长,五大队政治处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
从基督教徒到红军将领
共和国开国的将领中,袁子钦中将堪称儒将。在风云壮阔的军旅生涯中,他从事政工,明是非,识大局,做起工作
毛泽东接见袁子钦(右一)
得心应手,成效卓著;指挥作战有板有眼,屡建功勋。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林彪一伙人强迫袁子钦揭发军委和总政领导的“问题”,袁子钦斩钉截铁的说:“我没有什么可揭发的!”这充分体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亮的气节。林彪一伙把无私无畏的袁子钦列为“重点批斗对象”,惨无人道地加以残酷迫害,1968年2月,袁子钦含冤离开了人间,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袁子钦入党前,全家都是基督教教徒。他虽出身举人之家,但并未成为阔少爷,在他年幼的时候,祖父、父亲相继过世,家境日渐窘迫。在黑暗的旧中国,军阀混战连年不断,局势动荡,民无宁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土豪劣绅猖獗一时。当时教会势力很大,连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惧之三分。袁子钦的祖母、母亲为抵御土豪劣绅的凌压和敲诈勒索,就举家加入了教会。1927年,在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央军委根据朝鲜战场的需要,决定抽调二野三兵团第十二军、四兵团第十五军、十八兵团第六十军,组成新的第三兵团,开赴国防机动位置,准备入朝参战。调整后的六十军辖一七九、一八○、一八一师3个师,韦杰任军长,袁子钦任政委。
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全线反扑,志愿军进行了第四次战役。中央军委决定,第二十兵团率5个军紧急入朝参战,六十军奉命编入第二十兵团。2月21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在天津召开所属各军领导干部会议,六十军军长韦杰、政委袁子钦、参谋长邓仕俊等参加了会议。会后,袁子钦回部队认真组织传达了天津会议精神。他强调部队入朝作战,要打好第一仗,为毛主席争光,为党中央争光,为祖国人民争光。同时要求大家要十分谨慎,不能轻敌,要把“纸老虎”当真老虎、铁老虎来打。
,中央军委根据朝鲜战场形势的变化,又调整了战略部署,仍由六十军和十二军、十五军组成
上杭人笔下的
袁子钦(1909.1.1-1968.2.23),字有臻,学名从行,号致卿,抗战时改名子钦。福建省上杭县白砂里下洋村(今上杭县白砂镇朋新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农历十二月初十日生,幼年丧父,靠母亲养育成长。自少年起即勤奋好学,立志上进。
民国18年(1929年)9月,县立中学毕业后,即投笔从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民国1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秘书、连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长。24年5月,红五军团按上级命令,掩护红军大部队从绞车巧渡金沙江。子钦同军团首长深入部队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在阵地上坚守了九天九夜,保证了全军顺利渡过金沙江。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反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裹胁一方面军的五军团、九军团南下川康。袁在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同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0月,红军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