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煦简介

2021-11-06 12:02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张继煦,又名张勋,号春霆。湖北枝江人。初入读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回国参加乡试,中举人。历任湖北省学务公所实业科长、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部视学、普通教育司司长、代理总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爱国人士。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张继煦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76

逝世日期:1956

生平简介

2

张继煦,又名张勋,号春霆。著名教育家。湖北枝江人。初入读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1903年1月,与刘成禺等创办《湖北学生界》。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回国参加乡试,中举人。历任湖北省学务公所实业科长、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部视学、普通教育司司长、代理总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1922年1月任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3年9月武昌高师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仍任校长。任内力主改革,改四部为八系,改学年制为学分制;开禁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首创招收旁听生制;取消学监和斋务长,重视学生自治会协理校务;聘李汉俊、耿丹等进步人士开设《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新课;邀请国内外名人泰戈尔、陶克、梁漱溟等来校讲学;克服经费困难,修建新校舍、运动场、图书馆等,深得师生敬仰。1924年9月因学校经费困难、筹款无着,被迫辞去武昌师大校长职务,转任湖

求学阶段

3

张继煦年生于枝江县城大东门街,晚清举人。1888年,12岁的张继煦童试中秀才后,入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就读。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擅长写文章,于是深得张之洞的赏识。1903年张继煦于癸卯科秋闱举,次年选赴东京官费留学于弘文书院师范科。

1905年秋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张继煦率先入盟。留日期间,他积极参与进步学生创办的《湖北学生界》的编辑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之一。他饱含爱国热忱慷慨陈词:“危哉中国,其为各国竞争中心点也。呜呼!夫孰知以中国竞争之局卜之,我楚尤为中心之中心点乎?”呼吁人们奋起图存,“愿同胞,救中国!”文章犹如匕首投枪,引起清王朝统治者的惶恐。1906年冬,张继煦被电召回国。

热衷教育

4

张返鄂后,任省学务公所实业科长。此时他又与纪鸿、冯开俊等创建了进步团体“楚学会”并出版杂志,撰写文章,宣传新的思想学说。1912年,他经汤化龙保荐,任湖北省立师范学校校长兼优级师范国文教员。他治学严谨,强调教师身教言教并重,还创办了《文史杂志》。1915年汤化龙任教育总长时,调他到教育部任视学。越二年,任普通教育司司长。他积极从事劝学活动,鼓励各地多办学校,推动了普通教育的发展。还主办“国音传习所”,在全国推广国音,实为推广普通话之先声。

1919年,民主主义思想蓬勃发展,北洋政府不得人心,教育部所委各省教育厅长,常为当地人士所拒绝。安徽新旧思想斗争激烈。皖籍在京教授胡适、王星拱、吴承仕等人极力推荐张继煦任安徽教育厅长。10月14日,他离京赴任,胡适等为之饯行。

当时皖系军阀张文生、马连甲等把持省政,倒行逆施。马连甲经常占用教育经费,摧残教育事业。张继煦到任后,力主教育经费独立,专款专用,同马连

爱护学生

5

1921年,安庆学生声援上海工人,在一次运动中,军警同学生发生冲突,一名学生被害。为了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张继煦以“不能保护青年”自疚于教育厅门前并供奉香纸蜡烛,为受害学生举行路祭。参加路祭的学生皆失声痛哭,皆称张是一位爱护青年的好厅长。事后,马连甲企图准备采取镇压手段,逮捕为首学生,以平学潮。一次,马连甲特设宴招待张继煦,在席前要挟张继煦交出教育界为首名单,张继煦当即厉声说道:“头可断,名单不能交!”在权势面前,毫无惧色。马连甲见硬来不行,就改换方式,邀请张氏夫妇莅临督军衙门宴饮,也遭到张的严辞拒绝。马连甲看到自己软硬兼施皆落空,打算派张赴美考察教育,张继煦识破马连甲欲“调虎离山”的诡计,终未从命。不久,教育部调张回鄂代理武昌高师校长。1922年1月,安徽学生列队送行,鼓乐喧天,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张继煦。

武大校长

6

张继煦就任校长一年后,武昌高师改名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他首开新风,破禁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混合编班。同时,创立旁听生制度。据《东方杂志》载:该校正式学生400多人,而旁听生达300。学校改4部为8个系,废除学年制,采用学分制。允许学生在主修一门的同时,还可选修它系课程。学生取得满分,便可提前毕业。

为了培养有用人材,他广聘知名学者、教授、进步人士来校授课,同时开设一些新的课程。李汉俊主讲新课《唯物史观》、《社会学史》,曾吸引不少青年,有的从此接受进步思想,走上革命道路。张继煦积极倡导民主,让学生思想、言论有更多的自由。他还十分重视发挥学生自治会的作用。让学生会组织学生讨论时事,排演新戏,协理校务,监管伙食。取消学监和斋务长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学校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他多方筹划,改建运动场、图书馆、讲演厅,修建校门、女生宿舍,力求办好湖北的这所最高学府。后来由于学生公费待遇长

晚年生活

7

解放前夕,张继煦贫病交加,无人过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予光荣的政治地位和优厚的物质待遇,还经常派人前去慰问。一次,省政府拨专款给部分老教师以生活补助,他坚决不受。董必武同志得知此事后赞扬说:“张先生我是了解的,他是无功不受禄的。”

1952年4月,张继煦被推为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同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l952年7月,因重病致半身不遂。后调省参事室任参事,专事文史资料整理工作。其著作有《张文襄治鄂记》、《异字考》。

张继煦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虽已是迟暮之年,但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欣欣向荣,社会主义社会日益昌盛,因而对共产党对新中国无限热爱,对中国前途十分乐观。1955年国庆节(正值农历中秋)时,张继煦病势沉重,体力不支,仍请人扶持到街头看游行队伍。回家以后,辗转病榻,在疾病折磨中,仍吟诗歌颂党,歌颂新社会。

藏书故实

8

1930年任通志馆总纂,专心于著述,所藏书仅261种,2000余册,然内多珍本,多明初本、旧抄本,如明正德十五年揭文富刻《揭文安公文集》,为世罕见;抄本《焦礼堂丛抄》,系国内孤本。藏书印有“春霆印信”朱方。1944年,张氏藏书拟以200万元售西北图书馆,后以半价出让给湖北省图书馆。著《张文襄公治鄂记》、《教育学讲义》、《异字考》等。

张继煦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