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韬〈公元886--969年〉,字洞晦,一字晦夫,号匡山,吉州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他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六月十五日〈公元886年7月20日〉,从小就有志于学。稍长,更清修苦学,淡于声利。据说他读《论语》至"君子上达,小人下达",顿悟,遂罢外缘,静坐小楼阅《孟子》。除了儒学,他还博览群书,以广耳目。由于这样长期刻苦学习,因而使他学富五车,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那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争不断,于是他遁迹中团,修业愈励。
罗韬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韬
别名:罗洞晦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中国
出生日期:公元885年
逝世日期:公元969年3月10日
职业:明殿学士
主要成就:匡山书院
代表作品:《匡庐记》三卷、《门人问答录》五卷、《琳王郎馀稿》一卷。
简介
后唐长兴(公元930--933年)年间,罗韬以文学授端明殿学士。他向朝廷进《大学》,析解"平天下,宜以修身为本",得到明宗李亶的认可;然后又演《九畴说》。为了防止宦官干预国事,除去朝廷的隐患,他还向明宗献《丹四箴》,力主纳诲、防几、赏廉、革蠧,使李亶大为高兴而优礼之。不过,罗韬无意仕进,故以疾乞休,明宗乃赐金帛给他,以奖励其才学和忠心。罗韬回到泰和后,便离开中团,来到风景秀丽的匡山(又名义山、王山、子瑶山,在泰和县城东南80里)居住,更潜心于学,决心隐居终身。因他学问渊博,品行又高洁,故四方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青年的要求,罗韬遂建书院于匡山之下(今泰和县苑前乡书院村是其故址),以育贤才。著有《匡庐记》三卷、《门人问答录》五卷、《琳王郎馀稿》一卷。这事传到朝廷,明宗李亶于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八月敕赐"匡山书院"匾额,命翰林学士赵凤书之,中书侍郎
生平
罗韬生于唐末,历五代而至宋,于开宝二年二月二十日(公元969年3月10日)去世,享年84岁。门人追思之,私谥静逸先生。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敕赠太子太师,进经筵官,配享文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