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齐云,男,1933年2月20日生,江西吉安人。时用笔名齐云,中国著名哲学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1951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研究工作。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5年8月10日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2岁。
高齐云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齐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吉安
出生日期:1933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2005年8月10日
职业:哲学家
信仰:共产党
个人履历
生于江西吉安市并受启蒙教育,续受青年教育于湖南衡阳市。1951年入读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师从文学史家王起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其学术论文“试论李白诗的艺术成就”后收入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李白研究论文集”。
1956年研究生提前毕业转入新成立中山大学哲学系任助教,后任讲师,专修美学。1960年代期间在中国国内报纸刊物发表多款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方面文章,其间曾进修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1970年代中期起,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发起带头人之一,中国高等院校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主编,并与多位知名哲学家包括近年陆续逝世的孙伯鍨(2003年)和吴仕康(2004年)共同编辑书写由黄楠森、庄福龄及林利(女)主持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第一部多卷本(八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1980年代起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社会主义辩证法教学
获奖情况
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学术成就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哲学专著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奖一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吴玉章基金奖一等奖等学术荣誉。
曾从读于高齐云的知名学者中有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秘书长田丰,现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学术研究”杂志社社长李恒瑞,和受美国原总统克林顿夫妇器重并为2000年度国际环境保护奖“苏菲奖”(SophiePrize)获奖者、现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环保顾问的著名中国民间环保人士廖晓义女士。
人物著作
其论著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概论”(1985年主编),“社会主义辩证法概述”(1986年主编),“社会主义改革十论”(1986年主编),“社会主义道德新论”(1988年主编),“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辩证法”(1988年主编),“迎接挑战奋起开拓:广东机械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崛起”(1990年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次生、再生形态”(1990年主编),等。
社会职务
现中国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原麾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原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原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在中国经济与政治决策界颇具影响力的多产作家(论著包括“落日的辉煌”,“中国大势”)刘德福博士(已于2004年患肺癌早逝),早期师从高齐云作硕士研究,并合作主编“社会主义改革十论”,为其第一本书著。
学术观点
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数次撰文讨论世界环境与中国政治改革,灵活分析并带独立批判性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观点。
在“21世纪新型中国文明建设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展望”(1999年1月,“现代哲学”杂志)文章中,分析并反对美国学者亨廷顿“文明的冲突”(SamuelP.Huntington,“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一书的主要观点,认为此书中类似于“十字军东征”式的文明冲突预言描绘了历史的现象但没有揭示历史的本质。文章提出文明的冲突是由文明的差异和经济物质利益的矛盾演变而来,并由此推导出在21世纪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世界性文明冲突的可能性不大的结论。文章进而提出逐步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方位吸收外部文明是建设21世纪新型中国文明建设必要条件的看法,并认为只要解除思想束缚就能认识到资本主义文明的各个领域都有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可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