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丁西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丁西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3
逝世日期:1974
职业: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英国伯明翰大学
代表作品:《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太太归来》
个人履历
1893年9月29日 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
1910—1913年 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
1914—1919年 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获该校理科硕士学位。
1919—1924年 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理预科主任。
1924—1926年 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
1928—1948年 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33—1935年 任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1933年当选为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1935—1936、1940—1941年 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50—1957年 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
1958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60年 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主任、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
1974年4月 逝世于北京。
个人简介
丁西林(1893年9月29日-1974年4月),原名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中国剧作家,文学家,物理学家,乐器工艺家。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丁西林小学成绩优异,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毕业;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
丁西林于1919年回国,受蔡元培校长聘请,入北京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延聘优秀人才到系执教,北大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1923年发表处女作《一只马蜂》。
蔡元培入主中央研究院后,丁西林曾任物理学研究所所长,期间开发出符合12平均律的“11孔新笛”。1940年到香港。香港沦陷后,携眷逃出,在广州遭汪伪软禁。汪伪政府曾约请他去南京任职和中山大学任教,均遭拒绝。后化装逃出广州。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初辞去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赴山东大学任教。
1948
文学成就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丁西林发表的剧作共10部:《一只马蜂》(1923)、《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根据凌叔华同名小说改编,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北京的空气》(1930)、独幕喜剧《三块钱国币》(1939)、四幕喜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妙峰山》(1940)、《孟丽君》(1961)。其中7部是独幕剧。丁西林生前未发表的《干杯》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杜出版的《丁西林戏剧集》。丁西林的喜剧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和《等太太归来》中。
《一只马蜂》写的是有封建思想的吉母,干涉儿子的婚姻自由,又想把一位余小姐说与侄儿为妻。岂料儿子早已与余小姐相爱,当他们相
物理成就
丁西林曾以热电子发射实验直接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设计新的可逆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值;研究不同空气压力对摩擦起电的影响及电网络行列式的一般性质;对中国传统乐器——笛进行了改进;主持创办南京地磁台;晚年研究“地图四色问题”。在建设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央研究院及创建该院物理研究所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蔡元培由欧洲返国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以“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为办校宗旨,不拘一格延聘国内外学有专长的有识之士到校执教。
丁西林即于1919年回国,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尔后又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任物理系主任期间,仿效蔡元培校长,极力延聘优秀人才到系执教,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丁西林入北京大学后即与系主任颜任光一起,大力提倡实验工作,建设物理实验室,亲自编写60多个实验讲义以为倡导,并亲自审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