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根俊简介

2021-11-06 11:15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许根俊(1935.11.23-2008.01.08)安徽歙县人,生物化学家。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许根俊先生长期从事酶的催化、调节机理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为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许根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歙县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23日

逝世日期:2008年1月8日

职业:生物化学家

毕业院校: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

代表作品:《酶的作用原理》

人物生平

2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11月23日,许根俊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46年9月至1948年9月,在歙县中学学习。

1948年9月至1950年9月,在安徽省旌德县中学学习。

1950年9月至1953年9月,在安徽省休宁中学学习。

195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同年起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80年开始,根俊多次出国考察和工作。先后在美国Roche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化学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1985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

1995—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

1993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兼职教授。

1995年,任安徽大学名誉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1997年当选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2008年1

主要成就

3

许根俊在牛胰岛素人工合成研究中用钠-氨还原胰岛素硫硫键、除去苄基和其他保护基,并把处理后的A-、B-链还原并重氧化生产具有生物活力的胰岛素提出并成功地实现了用天然肽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在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的研究中,测定了该酶的一级结构和晶体结构,克隆和表达了这个酶,系统地研究了该酶的动力学,作用机制和调节作用,发现该酶在反应中存在磷酰化中间物、别构部位和催化部位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发现ANP对蛇肌酶有激活和抑制双重调节作用,提出了该酶催化过程的一个新的机制以及该酶在天然状态下活性部位是不完善的观点。在对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一二磷酸酯酶的研究中,确定该酶的催化作用是双底物双产物序列催化机制,镁离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精氨酸残基是底物结合的必需基团,以及该酶有一个非必需的活化基团确定了兔肝果糖二磷酸酯酶的催化和别构部位。此外,还证明了胸腺素β-4是由巨噬细胞而不是由胸腺

社会任职

4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任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2年,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5年起,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编委;

1996年8月,增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委员、常委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1997年7月,在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二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市委副主任委员;

1997年11月,在九三学社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98年1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5年至今,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委;

1975年至1988年,任《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编委;

1988年,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9年,任《生物化学》杂志编委。

人物评价

5

许根俊在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项世界性成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国内酶催化和蛋白质合成、结构功能研究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九三学社评)在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中,先生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蛋白质功能基因的修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蛇肌果糖二磷酸酯酶研究、兔肝果糖-1,6-二磷酸酯酶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和蛋白质的折叠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傲人成就,为研究所的发展和推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国内交流及提升国内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林所长评)

许根俊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