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潭 ,男,字腾溪,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人。少年时风流倜傥、文武通达、才华过人,爱好书法,堪称一代儒将。马龙潭精力过人,60岁仍骑马出巡,日驰千里。他虽戎马在外,却两次对故乡捐款,编修《庆云县志》。乡人尊称为“马大人”。
马龙潭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龙潭
外文名:malongtan
别名:字腾溪,号灵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庆云县中马村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940年2月
职业:军人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保护沈阳皇陵及文物祭器
代表作品:编修《庆云县志》任《凤城县志》监修
个人履历
马龙潭(1857年—1940年2月),字腾溪,号灵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中马村人,1857年出生于河北省庆云县(现属山东省)中马庄的一个军伍之家。少年时的马龙潭喜爱骑马放枪,玩刀弄剑,酷爱诗文。父亲马奇峰在1867年被封为振威将军,哥哥马龙文于1868年4月10日镇压农民起义军捻军时战死,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恤荫马家子孙世袭云骑尉,1876年马龙潭承袭云骑尉世职(相当于武教官)。
马龙潭虽戎马在外,却两次对故乡捐款,编修《庆云县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龙潭暂居四平,日本加剧侵略东北,想用其名望收买人心,特成立中满自治会,擅自发出文告,委任马龙潭担任会长。马龙潭得知后在日本人面前拍案拒绝,甚至一头撞到床头,满头流血。1940年,马龙潭病逝于四平。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民族危亡加剧。马龙潭说:“大丈夫舍身报国,此其时也。”他带领数百人参加奉系部队,因保护沈阳皇陵及文物祭器有功,清朝皇帝特赏赐
一代儒将
马龙潭少年时风流倜傥、文武通达、才华过人,爱好书法,喜欢玩枪、骑马。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民族危亡加剧。马龙潭说:“大丈夫舍身报国,此其时也。”他带领数百人参加奉系部队,因保护沈阳皇陵及文物祭器有功,清朝皇帝特赏赐马龙潭四品花翎,被委任为辽阳总巡、通化总巡。光绪三年,承袭云骑尉之职,民国初,授陆军中将,赏三等文虎章,任东边镇守使,驻守凤城。东边一带,与朝接壤,日人觊觎,交涉棘手,马龙潭刚柔兼使,经权并用,边境得以粗安。
马氏文武通达,允称一代儒将。史载其精力过人,公牍必亲阅,暇则以书法自娱,中外人士索书者不绝。楷行隶篆俱佳,尤以行书为人称道。马氏虽是武将,但笔下毫无霸悍之气。书学二王,书风秀润醇雅,法度谨严,极具风神。其爽利处似米南宫,萧散处近王梦楼,在近代书坛有一定影响。其存世作品以对联居多,除国内收藏家外,在日本也有一定存量,近年在各大拍卖会屡有现身。其书画作品在民间交易也很活跃,一般一副对
结拜兄弟
1907年,按年龄为序,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8人结拜为盟兄弟。1909年春马龙潭升任奉天右路巡防军帮统(相当于副旅长),驻军凤城。1909年10月任统领(相当于旅长)。1910年秋带兵镇压庄河农民抗捐斗争,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赐"骏声远绍"匾额及银瓶。1911年夏,启凤书院(凤城一中)学生刘德峰和同盟会由奉天派来的2名青年鼓动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共和,遭到逮捕。在押往巡防骑兵营(凤城市第六粮店后院)途中,大骂马龙潭是清朝看家狗,当即被马龙潭砍死于小石桥边(凤城市东方红仪表厂后面)。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1月鲍化南(蒙古族,联庄会首领)、刘纯一(同盟会员)举旗反清,谋划攻打凤凰城。马龙潭获讯命令陈钧九等营六七百人围攻起义军营地,双方在老黑山(茨林子与管家交界处)激战,11月27日击溃起义军,捕获何秀斋、何宗齐(均为同盟会员
编修志书
1917年冬,马龙潭建议县知事沈国冕编修《凤城县志》被采纳,任《凤城县志》监修,到1920年为止,一共16卷本的《凤城县志》终于编成。马龙潭在所作序中称“余乃倡其首者,复得观其成,亦可谓荣幸之至者矣!”足以可见他当时的欣喜之情。
龚威将军
1920年3月,马龙潭被任命为奉天省洮昌道(驻辽源县城,今郑家屯镇)道尹。同年,辽源县发生水灾,县城街可以行船,县知事靖兆凤(马龙潭盟弟黑龙江督军吴俊升亲家)用船抢救靖、吴2家及亲友,不顾其他百姓死活,引起民愤。马龙潭为平息民愤将其撤职,靖兆凤羞愧自杀。马龙潭任洮昌道尹期间,极其赞许和支持梨树县知事尹寿松开辟四平街(四平市)东市场发展民族经济,同日本经济侵略相抗争,鼓励尹寿松“凡事但期有益于公,即当坚决进行,勿辞劳怨”。并先后捐资在四平街修建梨树县第十五小学校(四平市铁东区中央东路小学校前身)和慈光小学等。1922年1月,任四洮铁路工程局督办,7月督办改称顾问。后任东三省巡阅使署一等顾问,充当张作霖高级幕僚。1927年张作霖在北平(北京)组建安国军大元帅府,特授马龙潭龚威将军衔。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10月15日,日本关东军为掩盖侵略实质,在未征得马龙潭同意的情况下正式宣布任马龙潭
热心慈善
马龙潭晚年担任四平街红十字会名誉会长、道德会会长和直鲁同乡会会长等职,热心慈善事业,捐资支持修建四平市清云庵、永寿宫和清真寺大殿等。家乡人求其谋职均愿为之承担保人,经常出钱购买棺木埋葬四平街上无人收殓的饿殍,被誉为“马善人”。1940年2月病逝于四平寓所,灵柩暂厝四平街道东清云庵,1948年由其后人迁葬郊区房身沟屯。凤城有碑纪其事,颂之曰:凤山常峙,鸭水常流,公之功德,同此千秋。
马龙潭(1857-1940年),字腾溪,庆云县中马村人。自幼聪颖,异于常人。沉静少言,但天赋极高,五岁进学,有过目不忘之才,不数年即精通经史子集,被称为神童。读书之暇,习武强身,并自学兵法,擅长骑射,到十八岁时已经文武通达,声名远播。
马龙潭自幼就仗义疏财。有一年临近春节,年方八岁的马龙潭问父亲要了几吊钱跟家人去赶年集。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壮汉为父看病在街上向路人磕头行乞,便毫不犹豫地将钱全部送给了那人。家人回家报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