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2021-08-04 13:55 乙肝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1)HBsAg:是HBV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存在常伴随HBV的存在,是已感染HBV的标志。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可检测到。在感染HBV后2~6个月,当ALT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2)抗HBs:是对HBV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常在乙型肝炎恢复后期出现。此时HBsAg已转阴数月。血清中抗HBs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注射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的疫苗接种者出现抗HBs,故疫苗接种对人体有预防作用。
  (3)HBeAg:在HBV感染后HBsAg阳性同时或其后数日可测得HBeAg。HBsAg在血内高峰期亦是HBeAg的高峰期。HBeAg阳性说明HBV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抗HBe:在HBeAg转阴后数月出现抗HBe阳性。抗HBe阳性预示患者的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已显著降低。近年来发现抗HBe阳性,但HBVDNA亦为阳性者的病情迁延不愈(属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这是由于病毒前C基因的变异引起的,这类病人仍有病毒复制,预后较差。
  (5)抗HBc:通常在HBsAg出现后3~5周,肝炎症状出现前即可在血清中检出抗HBc。高滴度的抗HBc阳性(IgM型)常标志HBV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抗HBc(IgG型)表示HBV既往感染。
乙肝  两对半  临床  意义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