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转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含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指标自然阴转的情况肯定存在,但并不普遍。我国的权威资料调查显示:HBsAg的年阴转率在2%左右,一般来说母婴垂直传播的携带者一般低于2%,18岁以后的青壮年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阴转率在1.5%~3.4%,但乙肝“大三阳”者更难转阴;HBeAg的年阴转率(即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在6.3%~14%。阴转率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阴转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机体的免疫功能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识别能力低下,无法识别并清除体内的HBV,出现所谓“免疫耐受”状态,乙肝病毒长期占据肝组织,并不断复制病毒。
(2)年龄因素:自幼感染HBV,由于机体免疫防卫功能尚不健全,病毒一旦入侵,往往长驱直入,扎根于肝脏,HBVDNA与感染的肝细胞基因整合,血清中的HBsAg持续阳性,日后多年,病毒已是顽固不化,若再想清除,就十分困难了。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乙肝病程将经历免疫耐受—免疫活动清除—免疫恢复3个阶段,这三个自然阶段可历时数十年,直到最后一个阶段,病毒指标可能出现持续长久的阴转。有关资料显示,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就极低,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没有表面抗原阳性者。
(3)遗传基因因素:虽然乙肝病毒感染的遗传基因因素尚无定论,但我国慢性乙肝发生与家族血缘因素密不可分,乙肝的家族聚集性十分突出和明显,乙肝往往呈明显垂直传播倾向,乙肝代代相传与种族和遗传多态性密切相关,遗传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控制点决定了乙肝的易感性和携带病毒的长期性。
(4)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因素:如果乙肝病毒处于高复制阶段,一般都为乙肝“大三阳”,HBVDNA呈阳性,在这种状态下,HBV的自然转阴率就极低。
(5)病毒变异因素:HBV是一种变异发生率较高的病毒,为了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逃逸、躲避治疗药物的打击,乙肝病毒就产生基因变异,这种基因变异可能发生在乙肝病毒基因片段的多个部位,变异后的HBV更富有欺骗性和顽固性。乙肝病毒变异往往是病情加重、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直接因素。
由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往往具有一个相同的自然过程,如果想要打破这一自然过程,改变乙肝的发展归宿,提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的种种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对于HBV的复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尚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这就使得乙肝抗病毒治疗只能起到部分有效的结果,根治乙肝尚难以实现。因此,HBV的自然阴转和治疗后阴转的概率都不高,使众多乙肝患者长期携带,乃至终身携带乙肝病毒的情况比较普遍。
2.持续稳定的终身携带有相当一部分HBsAg携带者终身携带HBsAg,但最终死于非肝性疾病。曾有人报道218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中,有78.2%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可能这种变化就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在我国这种状况十分普遍。有人称这是人体免疫系统与乙肝低水平病毒的“和平共处”、“长期共存”的现象。
3.急性发作有一部分HBsAg携带者在乙肝病毒携带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急性肝炎。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e抗原(HBeAg)持续阳性者易发展成慢性乙肝。还有少数人与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个别还不能排除其他病毒引起的肝损伤。从目前的乙肝发病情况看,急性发病者(以往没有明确的肝病史,平常身体良好,突然出现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眼黄、小便黄、皮肤黄等症状,去正规医院就诊,经血清化验检查出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乙肝病毒指标阳性),绝大多数并非真正的急性乙肝,而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或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其特点是患者早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并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处于“潜伏”状态,到了一定时期,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或是HBV携带者由于酗酒、劳累、感染其他病毒等诱因,导致急性发病。
(1)判断HBV携带者急性发作的依据:一般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分析判断:①既往体检曾经发现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②有明确的肝病家族史,其母亲或父亲为乙肝患者;③查体可能发现肝掌或蜘蛛痣等阳性体征;④B超等检查提示慢性肝损伤;⑤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或胆红素急剧升高,肝功能系列中以ALT、AST、球蛋白相对升高明显;⑥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提示慢性肝损伤;⑦抗HBcIgG滴度明显升高(急性乙肝患者大多数是抗HBcIgM滴度升高,两者可依此而区别)。
(2)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叠加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如甲型、戊型、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②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彻夜劳累、纵欲狂欢,乙肝病毒变异等。
(3)慢性HBV携带者(或慢性乙肝)急性发作的预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大部分患者经过正确(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治疗和适当的休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个别甚至彻底治愈;②极少部分(1%~2%)患者会发生重型乙肝,也称暴发性肝坏死,病情危重,肝细胞广泛坏死,出现昏迷、腹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此型肝炎必须争分夺秒救治。在我40多年患乙肝的病友中,目睹发生过这类病例有2例,都是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肝细胞广泛坏死而丧命,从发病至死亡都在3~5天;③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治疗,适当休息,病情恢复平稳,再次回到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4.慢性化恶变个别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可演变为慢性轻、中、重度肝炎及重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已发生肝硬化的患者中的9.9%~16.6%有发生肝癌的危险。研究表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比非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概率大。演变为肝癌的关键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HBVDNA的基因序列是否已经整合到该携带者的肝细胞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