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有着浓厚的老火靓汤情结,“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不仅饭前喝汤,而且汤常用专用器皿较长时间煲。据称,煲汤之所以好喝,是搭配得当,特别是对于养生保健更是没得说。于是,这一食法渐渐为许多人效仿,特别是寒冬腊月,不少人常以此法进补。固然,对于饭前喝汤,无可厚非,但能否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尚不能一概而论。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作为进补,食材的选择和搭配十分重要,但烹调的方法和时间也很有讲究,尤其是加入一些进补中药时。许多人认为煲汤一般要2~3小时,甚至4小时,实际上其中的营养成分会大大丢失,特别是一些不耐高温的营养成分。在煲好的浓汤中,所剩的大多为一些杂质,尽管味道鲜美,但其中脂肪含量较高,特别是含有大量嘌呤物质,这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患者来说,是不宜的。
作为煲汤中的中药,一般煎熬半小时(具有挥发成分的中药时间更短)其有效成分可以煎出60%~70%,此后再怎么煎煮,如超过1小时,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效成分可言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中药材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其有效成分会被破坏掉,或是挥发掉,会大大影响药效。此时的所谓煲汤保健不过是一种心理作用,实际上营养成分和中药有效成分所剩无几,于事无补,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甚至适得其反。
有鉴于此,对于有进补习惯的人来讲,在烹调上,最好还是采取传统蒸煮炖的方法,时间1小时左右足矣。
煲汤的炊具有瓦罐、高压锅、电压力锅、沙锅、炖盅等。煲汤时,要根据材料、分量、食用人群来选择煲汤炊具。煲汤之前,一定要加足煲汤的水,不能在煲汤过程中加水,水的分量要比材料多出1~3倍,煲出来的汤才会够味。
在煲汤过程中,用煤炭、柴火、煤气煲汤的火候、时间控制也各不相同。明火煲汤的话,大火煮沸之后,一定要改为小火慢炖,这样才能使肉与材料的营养溶入汤中;肉汤煲制时间应该控制在2小时之内,骨头汤可以超过2小时,煲至骨头与肉完全脱离即好。煲汤的时间过长,会破坏菜肴中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例如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
从营养需求来看,脑力劳动者应以补充构成脑细胞的磷脂、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参与调节脑细胞兴奋功能的蛋白质、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为重点。而运动量较少的脑力劳动者,尤其是中年及以上的脑力劳动者,由于其热能消耗较少,应保证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同时,还要减少糖的摄入。
脑力劳动者喝汤应该以健脑汤为主
人脑具有极其复杂的功能,是最为活跃的器官。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会导致伤神、大脑缺氧等。大脑运转繁忙时,就连睡眠时大脑也不见得会得到良好的休息。脑细胞中60%左右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脑功能最有影响的首先是蛋白质,大脑所需的各类氨基酸,均由蛋白质提供转化。另外脂肪、糖类、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钙等同样重要,是人体大脑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适宜入汤的健脑食品原料有:核桃、芝麻、豆类、蛋类、畜禽类、鱼类、金针菇、花生、葵花子、杏仁、牡蛎、虾、香菇、牛奶、螃蟹、海带、紫菜、红枣、桂圆、果蔬等。
老年人喝汤要注意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步入老年,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如腺体分泌功能减退、新陈代谢减缓、咀嚼和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等。老年人饮食更应注意合理搭配,以营养、清淡、品种丰富为特点。
汤品不宜过咸,否则体内钠离子过剩,加之年龄大、活动量小,会造成血压升高,甚至会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不宜吃过多甜食,否则体内糖类的代谢能力逐渐降低,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如果每餐饭菜品种很少,而且长期饮食单一,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原料丰富的汤品,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老人的膳食质量。老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利用汤品多营养、易吸收的特点,适宜餐前、餐后饮用。老年人饮食上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各类维生素以及各类无机盐的食物。适当食用杂粮、鱼类、蛋类、禽类、海产品、果蔬等,少食用油炸食品、含糖高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