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介绍丝瓜的丝瓜绵腐病,以及应该如何更好的进行防治?
为害症状
苗期染病引起猝倒,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先在胚茎露出土面的基部现水浸状斑,很快病部变为黄褐色干瘪收缩成线状,在子叶还没萎凋之前即猝倒。3片真叶后猝倒明显减少。果实染病引起绵腐,初现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变为黄色或褐色水浸状大病斑,与健部分界明显,后半个或整个果实腐烂,并在病部外围长出一层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果实染病始于脐部或从伤口侵入,在
伤口附近显症,后引致全果腐烂。丝瓜果实生长期长,绵腐病发生重,长江以南尤为普遍。
丝瓜绵腐病
病原形态特征?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称瓜果腐霉和P.delienseMours称德里腐霉,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在CMA上菌丛白色绵状,菌丝体发达,具分枝无隔膜,菌丝宽3~7微米;游动孢子囊顶生,膨大成形状不规则的姜瓣状,萌发后形成球状泡囊,泡囊内含游动孢子8~29个,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休止时呈球状,大小11~12微米;藏卵器顶生球状,无色,大小18~36微米,雄器同丝或异丝生,近椭圆形;卵孢子球形光滑,不满器,浅黄色,直径17~28微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腐生性强,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渡过不利环境条件,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瓜苗,引起猝倒病;在病残体上又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射到近地面的果实上,侵入后形成绵腐,在田间不断地进行重复侵染。传播主要靠风雨或流水及带菌有机肥,秋后病菌又在病部组织里形成卵孢子越冬。结瓜期阴雨连绵、湿气滞留易发病。[2]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①选用绿旺、3号丝瓜、短度水瓜、长度水瓜等耐湿的品种。
②育苗期及丝瓜长出3片真叶以前要注意防止幼苗猝倒病,具体方法参见黄瓜猝倒病。
③定植时采用高畦或起垅种瓜,南方畦面做成龟背形,排水沟深约30~40厘米,防止雨后畦面积水,定植穴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丝瓜架棚要搭得高些,下垂的果实不要与地面接触,同时要注意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北方要注意及时插架,前期少浇水,多中耕,棚室栽培时要注意放风、降湿。
药剂方法
①苗期发病初期喷淋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克霜氰或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②生长中期可选用18%甲霜胺锰锌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8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升左右,雨季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③生物防治法。即利用抗生菌,将人工培养的抗生菌施入土中能抑制病菌生长。如在瓜田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或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紫anum)的培养物,以利土壤中拮抗微生物得到繁育,从而达到抑制病原菌生长之目的,可以收到防病增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