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墨菲定理,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是墨菲定律最简单的介绍。其实这个和我们国内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很大的关联。
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事物的苗头上进行隔断。当你有这种害怕事情变坏的思想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个蚁穴。短时间内看不出影响。等到了那个点。就会失去控制。
这也要求当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就把这种想法抹杀掉。改变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否定自己,做出实际行动。刻意的与潜意识做斗争当把潜意识更多的变为显意识的时候。思想就会改变,思想决定了行为。行为就决定了结果。
怎样系统科学地剖析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它的原文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这实际上就只是在陈述一个概率问题,就好比掷骰子一共存在六种可能性,其中一种是掷出6点,则必定有人会掷出6点。换言之,只要某种结果有可能出现,则它必定会出现,问题只在于什么时候出现而已。很好理解不是么?
所以不要把墨菲定律想得太神奇了,同样的效应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话来说更简单:久走夜路必撞鬼!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墨菲定律还有一种描述方式:如果事情有可能会出错,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必定会出错。有时甚至被更简单地描述为:凡是会出错的事一定会出错。
正是这种不严谨的描述方式导致许多人对墨菲定律作出了错误理解,认为只要某件事情有可能出现坏结果,最后出现的就必定是坏结果。
按照这样的理解,那么骰子有可能掷出6点,则掷出的必定是6点,这种说法显然是根本不成立的。
不难看出,这个错误就是由于叙述方式不严谨导致的,“必定会出错”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理解成“出现的必定是坏结果”,但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能想到,如果出现的必定是坏结果,就意味着这件事并不是有可能出错,而是100%会出错,也就不存在概率问题了。
我们可以用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明墨菲定律:如果某个人洗碗时有可能打碎盘子,那么他总有一次会在洗碗时打碎盘子。
这就是墨菲定律,在有可能出错的情况下,出错的必然性是建立在大量重复的基础上的。出错的概率越低,需要重复的次数就越多,但无论概率多低,在无限次重复过后都必定会发生。
此外,墨菲定律还有一种延伸解读是:你越是担心某件事会出错,这件事就越有可能会出错。这倒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依据。因为过度担心势必会让人在做事的时候分心,而分心恰恰是导致出错的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我们在做事之前,有必要衡量一下出错的概率,无法完全避免出错时,尽量选择一个最不容易出错的方式。但真正开始做事时,就不要再去过度担心出错了,只有专注才能降低出错的可能性,担心是有害无益的。
墨菲定律到底是什么在作怪?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则定律叫做“墨菲定律”,它是由美国的一位空军工程师提出来的,具体这样解释: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请看下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节课没有好好听讲,这节课老师又要提问上节课的内容,你是不是内心祈祷“不是我不是我……”,可是偏偏就是你;又或者是你一直在等公交车,实在耐不住性子走了,可是你刚一走,车就来了;还有的情况是比如你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非常喜欢,穿在身上时时刻注意它不会被弄脏,可是该来的总是会来,你是不是非常苦恼呢?
这些在生活中看起来比较奇葩的问题,它是真的客观存在的,我们并不能去改变它,这就是墨菲定律。可是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俗话说“强者自强”,面对这些另我们苦恼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们作为时刻提醒我们的警钟,科学理解,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