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皇祐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再次拜相。嘉祐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宋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祐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概述内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文彦博简介
基本资料
本名:文彦博
别名:文潞公、文忠烈
字:宽夫
号:伊叟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006年10月23日
逝世日期:1097年6月16日
主要作品:文潞公集
主要成就:历仕四朝,出将入相
祖籍:汾州介休
官职: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等
爵位:潞国公
谥号:恭烈→忠烈
人物生平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九月二十九日(10月23日),其祖先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瑭和宋翼祖赵敬的名讳而改姓文。
文彦博少年时和张昪、高若讷跟跟随颍昌人史炤学习经术,史炤的母亲觉得文彦博不同寻常,对人说:“是贵人啊。”十分厚待他。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考中进士后,历任翼城县知县、通判绛州、监察御史等职,又升任殿中侍御史。
当时,宋夏战争兴起。军中如果有副将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按照常规,大将应向朝廷请示后才作处理。文彦博说:“这种办法在平居无事之时还可行。但现在连年作战,将领带兵数十万,如果没有权力自主处置这些事情,将权不集中,军法不严峻,怎么能成功呢?”宋仁宗赵祯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吸取他的意见。
当时,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与鄜延路副总管刘平有矛盾。三川口之战后,刘平及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孙兵败被俘。而临阵脱逃的黄德和趁机诬告刘平投降西夏,并用金带贿赂刘平的奴仆,使他附和己说证
主要影响
文彦博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声名闻于四夷。虽位极人臣,但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生怕做得不好。他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在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宋哲宗初年,文彦博以平章军国重事在朝,被认为是旧党的重要成员。他支持废除新法,及司马光对西夏的退让政策,同意割还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予西夏,但未能换取和平。
历史评价
史炤母:贵人也。
赵顼:①彦博朝廷宗臣。②卿深厚不伐善,阴德如丙吉,真定策社稷臣也。
王禹玉:功业迥高嘉祐末,精神如破贝州时。
苏轼: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
苏辙:惟判府司徒侍中,辅相三世,始终一心。器业崇深,不言而四方自服;道德高妙,无为而庶务以成。
耶律永昌、刘霄:天下异人也。
范祖禹:天监仁皇德,惟时岳降神。英资备文武,贤业富经纶。梦颊求岩野,于畋载渭滨。三朝瞻上宰,四海入洪钧。谟烈重光启,枢衡万化新。珪璋扶日月,剑履上星辰。述职分东陕,宣威震北垠。长城万里远,奠枕四夷宾。自昔登储后,惟公秉国均。川河赖舟楫,霜雪儿松筠。阊阖朝黄道,云龙对紫宸。忠勋藏庙祏,异礼冠臣邻。风雨王城会,烟花洛苑春。麾幢近泉石,衮绣出埃尘。照社祥光盛,充闾庆旦臻。御炉熏黼黻,天厩辍麒麟。帝念深元老,邦基属柄臣。公虽慕前哲,天欲觉斯民。左右萧何手,安危晋国身。济时归寿域,遐算等灵椿。
邵伯
主要作品
文彦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2卷、《药准》1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丛书》中。文彦博诗6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40卷本为底本,参校各版刻本,另从《施注苏诗》、《舆地纪胜》等辑得集外诗九首、附于卷末。
文彦博爱写诗、词,但传世作品甚少,且多与政治有关。《全宋诗》273~278辑录有其诗集,集外辑得佚诗9首,《〈全宋诗·文彦博诗〉辑补》辑有《全宋诗》失收佚诗35首又2句。《全宋诗订补》辑得佚诗1首。《全宋文》卷641~卷659辑录他的文集,集外补辑53篇。《全宋词》录其词1首。
文彦博工书法、善墨翰,结字疏宕闲雅,笔法清劲,笔势飞动,风格英爽,蕴藉凝重,颇有唐人风致受颜真卿书法影响尤深。宋周必大《益公题跋》说:“公年过七十,笔力犹清壮如此,非独见所养深厚,亦足占寿考之祥矣。”又说:“公字虽不甚置意,亦时有唐人风致,非无师法者。”宋黄庭坚《山谷集》也说:“潞公书笔势
轶事典故
文彦博先祖本姓敬,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改姓文。后晋亡后,复姓敬。至北宋立为国时,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姓文。
文彦博退居洛阳后,和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仰慕白居易九老会的旧事,便会集洛阳的卿大夫年龄大、德行高尚的人,他认为洛阳风俗重年龄不重官职大小,便在资圣院建了“耆英堂”,称为“洛阳耆英会”,让闽人郑奂在其中画像。当时富弼七十九岁,文彦博与司封郎席汝言都已经七十七岁,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六岁,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卫州防御使冯行己都已七十五岁,天章阁待制楚建中、朝议大夫王慎言已七十二岁,太中大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张焘已七十岁。当时宣徽使王拱宸任北京(大名府)留守,写信给文彦博,想要参加他们的会,王拱宸七十一岁。而只有司马光还没到七十岁,文彦博素来看重他,便用唐朝九老狄兼謩的旧例,请他入会。司马光因为自己是晚进后辈而不敢在富、文二人之后。文彦博不听,让郑奂自幕后传司马光画像,又到北京传王
人际关系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曾祖父
文与尚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幕僚,官至岚州录事参军。
祖父
文锐
——
祖母
王氏
文锐原配,户部郎中王丕之女,早逝。
郭氏
继室。
父亲
文洎
官至主客郎中、河东转运使。
生母
耿氏
早亡。
继母
申氏
——
平辈
异母弟
文彦若
举进士第。
异母妹
文氏
嫁天章阁待制鞠咏之子鞠齐卿。
文氏
嫁殿中丞元吉之子、进士元成伟。
——
妻子
陈氏
知相州陈贯之女。
子辈
长子
文恭祖
娶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程戡之女。
次子
文贻庆
——
三子
文齐贤
——
四子
文保雍
——
五子
文居中
——
六子
文及甫
官至集贤殿修撰、提举明道宫。
七子
文维申
历任右文殿修撰、知亳州兼提举南京鸿庆宫。
八子
文宗道
——
女儿
文氏
嫁三司使包拯之子、朝奉郎包绶,封蓬莱县君。
《宋史》称“彦博八子,皆历要官”,《文忠烈公彦博传》亦载其有八子,仅《三朝北盟会编》称“潞公第九子殿撰维申”。
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文彦博祠在山西省介休市城内,明清建筑,有大殿、献殿。
文彦博墓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镇罗村西。
艺术形象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文彦博平王则的故事为背景,创作了二十回本的长篇小说《平妖传》,后来冯梦龙又改为四十回本。
而在《水浒传》中,文彦博则出现在全书开头的“洪太尉误走妖魔”情节中。
1994年电视剧《东方小故事之灌穴取球》:徐俊饰演文彦博。
2024年电视剧《清平乐》:陈伟栋饰演文彦博。
史料索引
《邵氏闻见录·卷十》
《名臣言行录》
《东都事略·卷六十七》
《续资治通鉴长编》
《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十三·文忠烈公彦博传》
《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
《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七·宋》
《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