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维栻(1917—2010),安徽省金寨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入党,任红25军第74师220团政治处宣传员;抗战时任第115师教导队组织干事、第343旅685团营组织干事、大队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3师7旅20团政治处主任、第20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任团政治委员兼团长、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128师政治委员;解放后任127师政治委员、第43军副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委、福州军区政委、顾问等职务;是中共八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宋维栻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宋维栻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金寨
出生日期:1917年
逝世日期:2010年
荣誉: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人物简介
宋维栻(1917~2010),安徽省金寨县古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翌年由团转党;1934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组织干事、股长、苏鲁豫支队一大队一营教导员、一大队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政治处主任、政委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晋西汾(阳)离(石)、永城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七旅二十团团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四十七团团长兼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二八师政委等职。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平津、渡江等重大战役。
1949年底,任一二七师政委,受命解放海南岛,率部与敌激战20余日,终将海南岛全境解放;后任海口市警备司令部政委、第四十三军副政委、广东省军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顾问等职。
1955年授少将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人物生平
宋维栻(1917—2010),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军部特务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营组织干事,苏鲁豫支队一大队营政治教导员,一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副主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政治处主任,二十一团政治处主任,二十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二十团政治委员兼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团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二八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广东省军区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铁道兵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
人物年表
宋维栻1916年12月26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这里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身处大别山腹地,是一个著名的将军县)。
1932年,刚满15岁的宋维栻加入了县苏维埃政府独立团,同年8月,县独立团编入红25军,宋维栻分配在74师220团政治处当宣传员。
1934年11月,宋维栻被指派担任红25军军长程子华的特务员,跟随首长一起开始了艰苦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宋维栻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宋维栻从红军大学毕业后,调任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组织干事兼2队指导员、代理总支部书记。他参加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平型关大捷,自此与“叶挺独立团”结下终身缘分。
1946年,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破裂后,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大幕。在东北战场,刚到此处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当时,宋维栻是七旅二十团政委兼团长。
1948年10月,全军整编,宋维栻任43军12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4月,127师在湖
人物佚事
宋维栻将军不幸离世后,他的长子回忆道:“直到年纪很大了我才发现,原来有些官家子女根本用不到父母出面,只要报上老爸的名字,就能办成很多事。可父亲没这种意识,我们身为子女也没有这种意识。”
“我们兄妹四人,没有当大官的,没有发大财的,但也没有犯法蹲监狱的。父亲留给我们的就是正派。”
1942年,我调任新四军3师7旅20团政委。之前,我曾在20团任政治处主任。一天,黄克诚到20团视察。
我向他汇报工作时提出,20团现在没有政治处主任,希望能派一个来。黄老微笑着对我说:“你当政委还用派政治处主任吗?但是政委和主任的职责是不同的。政委不但军政素质要求高,并且必须对党的事业、对党的政治路线无限忠诚,政治上绝对坚定。黄老还说:苏联红军曾在一个时期废除政治委员制度,实行单一首长制,红军发生严重问题。抗战开始时,八路军、新四军也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没两个月,也发生了许多严重问题。历史教训我们,我党要保持对军队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