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会清(1869-1958),字穆亭,回族,河北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八极拳五世掌门。吴会清自幼从师伯父吴恺学艺习八极拳,兼习劈挂拳、九宫纯阳剑等,以轻功、铁砂掌著称,绰号“铁巴掌”。
吴会清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会清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地:河北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
出生日期:1869年
逝世日期:1958年
职业:武术家
主要成就:八极拳五世掌门
代表作品:《武术》
人物简介
吴会清(1869年—1958年),字穆亭,回族,孟村镇人,八极拳五世掌门。吴会清自幼从师伯父吴恺学艺习八极拳,兼习劈挂拳、九宫纯阳剑等,以轻功、铁砂掌著称,绰号“铁巴掌”。
他胆识过人聪颖好学。每天除去蹲桩打桩外,出入家门时,双手都各提一只六十余斤重的坛子,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双铁臂。从前,孟村镇有一古庙,庙里有一巨钟,会清每晚都以掌击之,钟嗡嗡作响,声震五里之遥,乡人赠其绰号“铁巴掌”吴会清。
生平事迹
13岁(公元1882年)从师亲伯曾祖父吴恺学艺,兼习劈挂拳、九宫纯阳剑等,以轻功、铁砂掌著称,绰号“铁巴掌”。
吴会清打破“教拳不授拳理”的传统观念,授徒的同时,注重理论讲解和技术的实用讲解。因祖传拳谱《武术》于民国十三年腊月十六被兵燹之累所损伤,在徒侄强瑞清的帮助下,于民国十九年正月初六开始二次重序《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丙子端月完成修谱,石印十册,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他广收门徒,为扩大八极拳在沧州一带的广泛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1955年,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成立,吴会清当选为县人大代表。1958年农历二月十二逝于孟村,享年89岁。
练武着迷
有一年,孟村镇重修魁星阁,阁分两层,塑魁星一尊,重二百八十斤,众人正为不易将塑像搬往阁上犯愁之时,会清至,闻言,单臂夹起塑像,登上二层阁楼,稳稳放于像台上,众人齐呼:“神力”。
吴会清练武着迷,却从不信邪,每日夜半子时,外出练功。会清自觉周身力到,只是颈部还尚欠功力,遂在磨房中自系一绳,套颈悬于梁上,不料双臂亦不能动,赶紧用脚踢墙。正房内弟子、儿媳闻声赶到,见情赶快将其放下,吴会清羞愧喃喃,问及是否有什么伤感之事,原来是为练功所致。
仗义为民
吴会清疾恶如仇,仗义为民。清政府在孟村镇设有巡监署,人唤衙门,主营当地巡监、征税、刑事及民事案件,当时回汉两族穷人中部分以贩私盐谋生。而历史上食盐须由官方买卖,独家经营,可巡监署每每售盐都以十八两进,十六两出,盘剥乡里,造成民众敢怒而不敢言。会清见此,夜潜巡署,拿走巡长衣物。署长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惹恼会清与众乡亲,在会清的率领下,众弟子与乡亲们积极配合捣毁了巡监署,吓得巡监官温玉良狼狈逃窜。至此,孟村镇历经几百年的巡监衙门从此宣告关闭。会清怒砸巡监署后,恐官方缉拿,只身流浪关外,几经辗转到了营口。一日,行至街中营生,忽见一重车骡马受惊,在街上狂奔。观一老妇人抱一小孩,惊慌中将孩子掉下滚入街心,惊车将至,会清见状,蹿上前去,用手中棍杖插入车轮,将车掀翻,孩子得救。此后得知孩子乃一矿主之子,矿主为报救子之恩,送会清银两酬谢,并对会清给予了妥善安置。会清在营口住下后,以矿主所送银两做商贩生
威名远扬
回乡后,孟村“吴、丁、金、张、杨”五姓氏合办的“同乐会”将要倒闭,“同乐会”的人闻听会清返里,喜出望外,随即将他邀到“同乐会”。会清见“同乐会”门庭冷落,数十人生活无着,遂用营口经营所剩资金买下“同乐会”全部产业,重新添置了戏剧服装,取名“义盛公”。既是戏班,也是武场。其剧目多以武戏为主。武打中用都是真刀真枪,舞台上除八极拳徒手对练外,还有飞镖、贴柱等奇功,所到之处,无不让人称口叫绝。从此,吴会清走上了以戏养武,武、戏结合,继承传统弘扬祖业的道路。
由于“义盛公”戏班多以真功夫示众,故威名远扬,一些名角也纷纷加盟到“义盛公”戏班。至此,远近百余里的一些村镇,经常邀“义盛公”戏班演出。一九一八年春节前,“义盛公”受邀于辛店演出,班里有一名旦角在台上演出时,几个地痞将演员的鞋子偷出,并用竹杆挑着说些不堪入耳的话,迫使演出停止。而这些地痞不但不顾忌影响,还往台上乱扔砖头瓦块,戏班的武生无奈抄起兵器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