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瑜(1899-1984),原名宪英,生于慈溪庄桥孔家村。初在沪上活动,后赴香港,1951年毅然北返,参加内地建设;1955年后,应邀赴安徽艺术学校执教,兼任安徽画院副院长,并被选为安徽省人大代表。晚年任职安徽艺术学校教授,安徽画院副院长、省人大代表。擅长花卉博古,追求形象逼真,笔意松动逸格。并刻苦练就了强记默写的本领,从三代青铜器外,广涉人物、翎毛、走兽、鱼虫手到形俱,呼之欲出,无所不精。其博古画与张善孖的虎、熊松泉的狮并称。其出众的表现力人称任佰年后第一人,为“海上画派”代表之一。
孔小瑜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孔小瑜
别名:宪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慈溪庄桥孔家村
出生日期:1899年
逝世日期:1984年
职业:学校执教、画家
主要成就:为“海上画派”代表之一
代表作品:《牡丹》、《四季平安》、《欣欣向荣》、《百花争艳》等
祖籍:山东曲阜
人物生平
孔小瑜出身文化世家,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的第72代孙。孔小瑜的祖父孔杏荪,曾经当过清朝的武官,后来弃官从商,先后做过沙船营运生意、卖炒货和开中药铺等,业余时间喜爱书画,有时兴致来了也画上几笔芦草鸿雁,至今还存有他的画作。孔小瑜的父亲孔子瑜本应继家业经商,但他却爱画成癖,尤其喜绘兰花,同时爱屋及乌,由兰而摹花盆、陶瓷、青铜器和秦砖汉瓦拓片,那些玉石器皿配以花果鲜蔬,画风严正,开创了花卉博古画为孔家书画之风。孔子瑜好客,常常宾客满堂,谈笑风生,多有书友画朋。孔小瑜出生于这样的一个艺术之家,自幼受到熏陶,耽于书画。父亲教他读《尔雅》,他独对《释器》、《金石录》感兴趣,以至于他日后精于博古画,与此不无关系。孔小瑜17岁就开始跑上海的码头,见闻了许多古玩珍奇、社会万象,并心摹神揣,时常代身体不好的父亲应酬画债。20岁时,经他父亲的一位好友,也是海派名家王一亭的推荐,孔小瑜进入上海一家书画店,开始了职业画
人物年表
1919年-1931年由父亲的朋友王一亭代开润笔单,开始职业画师生涯。并给画室取名“思撷馆”。
1932年-1944年与张大千、熊松泉合作《醒狮图》。“九·一八”事件后,他以一腔忧国之情挥毫绘制《战袍诗》、《五鼠闹东京》等寓意深长的佳作。受余寄凡之邀在潘天寿创办的新华艺专代课。
1945年在上海中华文艺书画院任教.在行余书画社任教,与柳渔笙、郑午昌、张聿光、熊松泉、吴青霞9人组织“九九”消寒会,从事新国画研究创作运动,对国画运用色彩、明暗、透视等方面进行研究。此时期是他创作盛期,留下不少博古精品。
1950年-1951年同唐云、钱瘦铁等人去香港办画展,谋生计。
1952年-1953年和钱瘦铁合作《送公粮图》,由陈毅市长题款。
1954年为上海佛教书局作《西方三圣图》,此图复制件在全国及东南亚流通至今。和唐云合作《印光法师传》插图。文字传记由沈尹默、邓散木、王福庵等书写。备受佛教界重视。
1955年支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