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石泉,1909年11月生。湖南省浏阳县人。原名孔石苏。高等小学毕业后参加劳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杰出的高级政治工作领导者,济南军区原顾问孔石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孔石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孔石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浏阳县
出生日期:1909年11月
逝世日期:2002年6月22日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开国中将
代表作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简介
孔石泉,原名孔石苏。湖南浏阳人。1909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今为市)竹连桥乡下栗田村一个农民家庭。高等小学毕业后参加劳动。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一方面军特务营连政委、中央军委一局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陕北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秘书,新四军第六支队团政委,第四师旅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
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吉东军区副政委,东北野战军师政委、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十四兵团军副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后,历任广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江西省军区副政委,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总干部部政治干部任免部部长,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委,广州军区、成都军区政委、济南军区顾问。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
人生经历
8岁入学,16岁高小毕业后辍学在家帮父母种田,农闲时参加制作浏阳地区传统手工业品——爆竹。幼时刻苦好学,在校读书一直取得好成绩,高小毕业考试曾名列全校第一名。步入成年,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萌发参加革命,寻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1926年,在北伐进军湖南的影响和推动下,毅然投身当地农民运动,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写标语,搞宣传,抨击土豪劣绅,参加游行示威。
1930年初参加农民赤卫队。同年8月,红1、3军团在浏阳永和市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他被选送到方面军政治部训练大队学习,从此成为红军的一员。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一方面军交通队副指导员、特务营第2连指导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1局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到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局1科科长,军委后方办事处参谋处作战科科长,陕北独立第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直罗镇、东征等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
生平介绍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红一方面军交通队副政治委员。
1931年4月起任红军总部特务连政治委员、特务营第三连政治委员。1932年底任红军总部第一局参谋。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1月作为中央军委总部参谋,参与遵义会议的警卫和保障工作。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1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局第一科科长。后任军委后方办事处参谋处作战科科长。
1936年6月到红军大学第一期第二科学习。12月毕业后,1937年1月至6月任陕北红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3月至6月任红军独立师党务委员会书记。参加了巩固、扩大陕甘苏区的斗争。4月任红军驻西安联络处秘书。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驻西安、武汉办事处秘书、周恩来秘书。后主动请求到抗战第一线工作。
1939年8月至1940年6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政治委员。
1940
主要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在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
功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孔石泉同志先后任红一方面军总部交通队副政治委员、连政治委员、参谋、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他作为军委总部参谋,参与警卫和保障遵义会议,为保证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作出了积极努力。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八路军驻西安、武汉办事处秘书、支队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总队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西安事变后,他作为周恩来副主席的秘书,为促进国共合作、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他主动请求到抗战第一线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东北民主抗日联军吉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两广剿匪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广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南军
评论
孔石泉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他坚持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丰富的军事、政治工作经验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他作风民主,倾听群众意见,深入实际,求真务实;他关心同志,爱护干部,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始终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公仆,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孔石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