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淞简介

2021-11-06 12:01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王传淞(1906年—1987年)著名昆剧演员;江苏苏州人;1921年入昆剧传习所,师承沈月泉、沈斌、陆寿卿等,后曾参加国风苏剧团,1956年国风苏剧团改组成浙江省昆苏剧团,因排演改编昆剧《十五贯》而轰动剧坛。周恩来总理曾誉该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他在《十五贯》中主演娄阿鼠一角,亦因塑造人物神态逼真、技艺精湛而蜚声中外。《苏联大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之世界文化名人部类中,皆列有其小传。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1年,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奖奖状。著有《丑中美——王传淞谈艺录》一书。王传淞是一位曾在新中国昆剧振兴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他在昆剧《十五贯》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娄阿鼠(丑)这一舞台形象,可谓家喻户晓;他集60年舞台生涯实践所提出的昆剧丑脚表演“丑中美“的美学追求,已成为中国戏曲丑行舞台表演艺术的一种审美标准和理论规范。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王传淞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06年(丙午年)

逝世日期:1987年

职业:艺术家

毕业院校:苏州昆剧传习所

主要成就:饰演《西厢记·游殿》中法聪

代表作品:《南楼传》中王文,《呆中福》

人物生平

2

王传淞自幼读过三年书,因父患重病,家境困难而辍学,在邻居家学“挑花”。14岁曾去汉口充当水电学徒近一年。

1921年8月入苏州昆剧传习所传字辈学艺,先学小生,师承沈月泉。一年多后,老师发现他虽长得五官端正,双目有神,但生性好动,眼睛老是骨溜溜乱转,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常常引人发笑,在师兄弟中有“冷面滑稽”之称;加上随着变嗓期开始,小嗓失润,大嗓变粗,根本不像个斯斯文文的小生模样。于是被调整行当,改学副、丑,由沈斌泉主教。1925年冬随传习所赴沪“帮演”初期,即崭露头角,受到好评。嗣后又向增聘为教师的陆寿卿学戏。出科后,转入新乐府昆班,成为“传”字辈中挑大梁的名副。1931年筹资创建仙霓社,他是发起人之一。

传淞主工副行,兼演丑脚戏。他口齿清晰,发音吐语,以冷隽诙谐、阴沉挂味取胜,尤精做功,善于描绘人物个性,不瘟不火。能熔乃师沈斌泉、陆寿卿表演风格于一炉。且武功底子较扎实,动作利索,因此,还常兼演武

艺术才能

3

传淞善于思考,通过剖析角色个性,体会其心理活动,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舞台形象。在表演上,他既注重师承,又不墨守成规,能巧妙地或跨行当吸收某些表演技艺,为“我”所用,充实丰富所饰演的角色。如扮演《水浒记》中张文远时,吸收了一些巾生的身段台步,以显露这个卑劣文人所具有的风流惆傥的外表特征;在饰演《写状》中贾主文时,为了表现其年迈力衰,借用了一些老外的功架动作。这样做并没有削弱副脚固有的艺术特色,相反大大丰富了这些角色的舞台表现力。正如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所说:“王传淞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独特个性和独创精神的艺术家,首先在于他是一个能独立思考和有独到见解的演员。”他“不仅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前辈,而且又都化成了自己的东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动脑筋,化成自家的东西”。

社会评价

4

周恩来总理曾对王传淞说:“你把娄阿鼠演活了。昆曲的丑角,对许多剧种都可以师承,希望你首先培养出昆曲的接班人,也多辅导其它剧种”。传淞时刻铭记在心,并孜孜不倦地承担着中青年昆剧演员的培养工作。

桃李满天下

浙江的“世”、“盛”、“秀”字辈三代昆剧演员中,不少人均受过他的教诲,沪、苏昆坛名丑(兼副)刘异龙、范继信等亦曾从其习艺。他教戏一如演戏,同样强调吃透戏情戏理,注重刻画人物个性,而不要求学生依样画葫芦学身段。他常说:“身段是不能用尺来量的”,否则“你学像是个王传淞,不是角色。”他又一再告诫学生,演丑脚的最忌卖弄噱头,搞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来讨好观众,这是离开了角色、不符合戏情的东西,那就出了腔格,也就不合情理了。因此,他在教戏前,总是先细致。耐心地将戏情、人物性格及其内心活动等说透。他常说:“做戏,做戏,戏在眼睛里。”要求学生善于运用眼神来表达戏情。这种深入浅出、有声有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领会

社会贡献

5

王传淞于196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昆剧团副团长、艺术顾问等职。他的文化水平虽不高,但有着渊博的生活知识与丰富的舞台经验,思维敏捷,言谈诙谐,记录下来便是绝妙文章。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发表的谈艺录已达数十万字。如《我的艺术生涯》、《苦尽甘来六十年》、《“议剑”、“献剑”表演艺术初探》、《关于“双下山”的表演》以及专著《丑中美——王传淞谈艺录》(1987年11月上海文艺出社出版)等。其中部分文稿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

1987年5月9日(农历丁卯年四月十二日)在杭州病逝,终年82岁。

人物轶事

6

没有王传淞(1906—1987),昆剧可能早已湮灭,在四、五十年代,昆剧已近消亡,当时的党领导也认定古老的昆剧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剧种本身没有保留的价值,只肯定它丰富的舞蹈身段该让其它剧种吸收和利用。

因此,不少“传”字辈艺人被调派往地方的戏曲(如越剧、粤剧等)、歌舞团体或艺术学院,从事对演员舞蹈身段的基训及演出的技术指导。王传淞却一直致力保存昆剧的完整性,谢绝华东戏曲研究院的高薪聘请,守在杭州苦苦支持“国风昆苏剧团”,排演昆剧以外,积极培养“世”字辈学员(如当今巾生泰斗汪世瑜),为保存昆剧命脉尽献己身。

1956年,王传淞与师弟周传瑛晋京演出《十五贯》,获得空前成功,王传淞也正因饰演《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成名于世。他演的丑角,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显示了一代匠师的造诣。

据梨园熟知“戏道”的人说,凡王老演的戏不论角色大小,演技轻重,都能达到曲折入微,逸趣横生,引人入趣的境地。

周恩来总理曾对王传淞说

人物纪念

7

为纪念昆丑大师王传淞百年诞辰,大陆昆剧四大名丑--浙江昆剧团昆剧名丑王世瑶、陶波及上海昆剧名丑张铭荣、江苏昆剧名丑林继凡等,十二月二十九日抵台献艺。

为纪念昆丑大师王传淞先生百年诞辰,应台湾新象文教基金会、环境有限公司邀请,浙江昆剧团昆剧名丑王世瑶、陶波及上海昆剧名丑张铭荣和江苏昆剧名丑林继凡等大陆昆剧四大名丑于今天抵台献演。 这四名昆剧名丑都是国家一级演员,其中,浙江昆剧团的著名昆剧副丑王世瑶,是王传淞的儿子,自幼从其父学艺,得其父真传,有“南昆副丑正宗”之美誉,曾先后访问过日本、泰国和台湾等地;著名昆剧武丑陶波是王传淞老先生的嫡传弟子,曾获浙江省第三届、第五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曾出访日本、泰国和台湾等地,受到欢迎。

这次由浙江昆剧团组织的访台汇演团包括乐师、化妆师共有五十一人,他们分三批抵台,并从二00六年一月三日至七日为台湾民众献演四天。演出的有《十五贯》、《盗甲》、《照镜》等十七个剧目。

王传淞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