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璋简介

2021-11-06 11:45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杨佩璋,在长葛历史上,应该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人。论学识,进士出身,主考江南,一代帝师,可以说是当时出类拔萃,凤毛麟角的大学问家:论职位,在清代也是朝廷大员;论人品,身处腐败透顶的清未官场,能“以清真雅正为宗”,不攀附,不阿谀,不追名,不逐利,洁身自好,潜心学问,寄情林泉,以至“门可罗雀”,矢志不移,直至告老还乡,乐为布衣,诚属难能可贵。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杨佩璋

别名:字筱村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

出生日期:1850

逝世日期:1920

主要成就:1901年,升迁侍讲学士、旋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903年,由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升迁至兵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

个人履历

2

杨佩璋(1850~1920),字筱村,今河南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人。少失父母,衣食艰辛。堂伯丙昌携其至浚县训导任所,衣食教诲,待若亲生。筱村刻苦攻读,以案元入庠,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时,周围同僚趋炎附势,相互推崇之风甚盛,而筱村以名节自重,岸然自守,杜门读书,不接权贵,故沉浮词馆二十余载无升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迁国子监司业,后转左春坊左中允司经局洗马。二十六年(1900年)补翰林院侍讲,次年迁待读,升侍讲学士。旋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1903年)署督察院副都御史,筱村以廉洁自守,以忠贞处世,不事逢迎,绝少私交,虽身居高位,而门可罗雀。尽管同僚讥诮,筱村却不改其素。筱村学博识广,善于鉴赏古书画,京师推为专家。为文独造,清真雅正。书法颜柳,字字端楷。惜内向不露,所遗作品甚少,民国9年(1920年)寿终。

平生

3

光绪辛丑年(1901年),杨佩璋升迁侍讲学士(学位的一种,通常是初级或最低级学位)、旋补内阁(中内政务机构)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绪癸卯(1903年),杨佩璋由内阁学士兼礼部(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贡举的政令)侍郎(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升迁至兵部右侍郎、吏部(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右侍郎等。几年来的连续升迁,却并没能改变他的天生秉性。仕途的沉浮更让他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失去了信心。因此,他经常与志同道合之友畅游北京城的名山胜水,有时激扬文字,有时把酒消愁,以此宣泄胸中之闷。但是,杨佩璋从来不愿与奸佞之人为伍,也不愿参与文治武力的活动。但是,对于乡亲们的拜访,他都乐意相陪,并救人于危难之中。

话说翰林

4

杨佩璋,在长葛历史上,应该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人。论学识,进士出身,主考江南,一代帝师,可以说是当时出类拔萃,凤毛麟角的大学问家:论职位,在清代也是朝廷大员;论人品,身处腐败透顶的清未官场,能“以清真雅正为宗”,不攀附,不阿谀,不追名,不逐利,洁身自好,潜心学问,寄情林泉,以至“门可罗雀”,矢志不移,直至告老还乡,乐为布衣,诚属难能可贵。

杨佩璋的宦海生涯,刚好是清王朝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最后几十年,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弥留之际。此时此刻,像杨佩璋这样由孔孟之道造就的正人君子,靠自己的人品学识在清廷得以生存,为最高统治阶级效劳已经很不容易,至于治国安民,真的是难有所为。他知道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既然不能“兼济天下”,那就只有“独善其身”。或许正缘于此,在国史文献中,很少见杨佩璋的踪迹。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杨佩璋朝廷大员几十年,个人竟无什么家产,这

杨佩璋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