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熙修简介

2021-11-06 11:43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浦熙修(1910-1970),女。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曾任北京志成中学教师,《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香港《文汇报》南京特约记者。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上海《文汇报》副总编辑兼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全国政协文中资料研究委员会文教组副组长,民盟第二、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和北京市委常委兼副秘书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新疆纪行》等。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浦熙修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嘉定

出生日期:1910

逝世日期:1970

职业:教师 记者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简介

2

浦熙修1936年起在南京《新民报》当记者。她之所以成为一名有名的女记者,是她认定“一个记者的条件,除了基本的知识外,需要有热情、良心、正义感,并且要有吃苦耐劳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后来在战后的政协会议期间她声名鹊起,那时她写了许多漂亮的人物访谈记,并被称为是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所谓“四大名旦”,就是四位“女记”——彭子冈、浦熙修、杨刚、戈扬(前三人还曾被称为是“三剑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浦熙修重新投入新闻工作,那时《文汇报》又一次获得复刊,她由中共党员钦本立推荐,担任《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的记者,后来则是“北办”的主任。此外,她还曾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全国妇联委员等。这期间,她还曾三次赴朝鲜前线采访。

浦熙修死于1970年4月,她的追悼会在1981年8月补开。

生平

3

1910年10月29日,浦熙修出生在江苏省嘉定县南门永康桥(今属上海市)的一个小吏家庭。

浦友梧——这个家庭的当家人,在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家庭那么多年后,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可是,当看着自己的儿女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感又油然而生。于是,1912年,也就是民国元年,他独自一人来到北平,希望可以凭自己还算壮实的身板为全家操持一份简单的家业。他在当时的北洋政府交通部找到了一份会计科员的工作,作为一个读书人,在外边做个小官吏养家,对他而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已经别无所求了。

黄庵岫是这个家庭当家人的另一半,是一位勤俭刻苦的家庭妇女。她的存在,似乎就只为了家庭。她不识字,也不懂任何的繁文缛节,她的心思都只在操持家务上。拮据的家庭,让她为了积攒几个零用钱而不得不常常在油灯下做针线直到深夜。浦熙修的到来,对于一个本来就拮据的家庭而言,是一种负担,但是对于一个安于贫困且从不失望的家庭而言,又是一

婚姻

4

袁子英其实是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不满国民党的贪污腐败。比如在皖南事变后,他和浦熙修曾经帮助需要疏散的共产党员拿到离开重庆的证件和车票。甚至在解放前夕,他也曾冒险保护了正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下的很多关键人物。但是,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喜欢参与政治,愿意过太平的日子,他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希望可以换得一个安定的生活。但是当他所做的并没有换得他所想要的生活的时候,他开始有些失望了。而浦熙修不同,她是将为民主、为社会服务的志向,贯穿在全部工作和生活中。她更注重精神生活,她热爱、信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到了痴迷的程度。她是事业型的女性,这在她进入新闻行业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注定,而不是袁子英所希望的贤妻良母,因此,他们因志趣的不同而分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为什么这种志趣的不同会在这个时候才体现出来,那是因为当初结婚时的仓促所造成的。

家庭

5

父亲:浦友梧

母亲:黄庵岫

姐姐:浦洁修

弟弟:浦通修

妹妹:浦安修

第一任丈夫:袁子英

女儿:袁冬林

浦熙修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