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成骧(1865—1926),字公骕,四川资中人。光绪二十一年状元,官至山西提学使。民国元年,任四川省议会议长,后执教于四川法政学校、成都高等师范,
骆成骧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骆成骧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省资中县舒家桥七里沟
出生日期:1865年5月20日
逝世日期:1926
代表作品:《清漪楼诗存》四卷,附杂著一卷,首一卷
性别:男
字:公骕
年代:清
人物生平
骆成骧[xiāng],祖籍重庆酉阳龙池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状元。
骆成骧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能过目成诵,有长进。九岁即随养父就读于成都的锦江书院,悉心培养。十四岁应州试,试文为知州高培谷及襄理考试的杨锐等人所赞许,特置首选,旋以岁试第一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因敏悟勤奋、学业大进,书院主讲王壬秋十分器重。
1893年在四川中乡试第三名举人。翌年入京会试落第,困留北京,后经友人推荐,代馆教八旗官学。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会试中了进士,参加殿试。光绪帝临轩策问,其策论中:“言词异切,文句恳诚,辨理精微,”光绪帝同正考官尚书徐桐,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议阅后,看到卷中“殷忧启圣”,“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等语深为光绪帝所动,遂拔置第一,特“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
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不求高官厚禄。其名言“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勉励着一代代后
个人主张
骆成骧虽然是文状元,晚年却热衷讲武,积极倡导“强国强种”的体育运动。
1920年,骆成骧之子骆凤麟从德国留学回来,谈到德国有人专门研习东方柔术。骆成骧深受启发,他想到世界列强纷纷入侵,恣意瓜分中国,要保家卫国,“监阵肉搏之术,不得不讲”,于是有意倡导武术。适逢成都有一个武士会,每年比赛拳足,但时有事端。为振兴武士会,骆成骧被该会推举为会长,他还将自己为别人作碑文的上千元酬金全部捐赠武士会。之后,他亲自出面募集资金,建国术馆于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四川各地的武士闻风而动,学习柔术,比赛拳足,盛极一时。骆成骧也勤习柔术,还喜欢射箭,并讲授射箭法。他常说:“射以观德,不仅止于御敌强身也。”为此,他创立了“射德会”。
1926年,当时任西康屯垦使的四川军阀刘成勋,别出心裁,举行文官考试,礼聘骆成骧为主考官,派人将他由成都迎至雅安。考试结束,骆成骧畅游蒙山之后返回成都,不久就病逝,终年61岁。
清代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