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新简介

2021-11-06 11:39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杨增新,字鼎臣,汉族,云南蒙自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历任甘肃天水县知事,河州知州,陆军学堂总办,政绩突出。杨增新多次击退外蒙古军队,保全了阿尔泰(今阿勒泰地区),使得新疆在他统治时期未受到到严重的侵略。光绪三十四年入疆,先后任阿克苏、镇迪两道道台(清廷于1776年设镇迪道,于1883年设喀什噶尔道、阿克苏道,于1886年设伊塔道)。1912年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任命为新疆督军、省长。1928年6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同年7月7日被下属樊耀南刺杀身亡。卒后绕道苏联将其尸运回北京,葬于昌平区南沙河畔。对清末的新疆而言,杨增新是个旧军阀,在他统治下的中国新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而他本身有时又很讲权谋,必要时也心狠手辣,但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以后,中央政权一下解体,整个社会非常动荡,而就在这个时候,各个列强又对新疆虎视眈眈;另一方面,新疆境内的民族分裂活动开始蠢蠢欲动;这两件事都是对新疆非常大的考验与危险。而杨增新的领导帮助新疆渡过了难关。

目录

基本资料

1

本名:杨增新

字号:字鼎臣

所处时代:清朝→中华民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云南蒙自

出生时间:1864年3月6日

去世时间:1928年7月7日

主要作品:《补过斋文牍》、《补过斋日记》、《读易学记》

主要成就:维护新疆和平与统一,赶走外国侵略者,长期通知新疆

职务:新疆督军、省长、新疆省政府主席

人物生平

2

清穆宗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1864年3月6日),杨增新出生在云南蒙自。清德宗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光绪十五年(1889年),杨增新中己丑科第127名进士,被选用甘肃中卫县知县。时该县百姓不堪官府和富室压迫剥削,揭竿起义。杨增新督兵镇压有“功”,被提升河州知州,对于处理当地回汉问题有功后迁任甘肃武备学堂总办。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杨增新署理河州知州,采取措施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盾。首先,招抚流民,恢复生产。杨增新发放赈灾款,“清理叛产,招民领种”,大批流民返回家乡,恢复生产。他还革除了地方官吏征收赋税时的十分之三羡余,改制钱两千七百文抵银一两的粮价折征,民苦价昂,为2300文制钱抵一两银,老百姓在缴纳赋税时的负担有所减轻。河州东北乡生产麦子,按照旧例,乡民必须交纳青稞,杨增新允许百姓交纳赋税时以一石麦抵两石青稞。在“河湟事件”中,大多数水磨遭到破坏,有些水磨因战争而

为政举措

3

加强控制

在内政上,杨增新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则。首先在政制财政上有所改革,以利统治,包括更有效率的调整建治,使各地更易于为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所控制,此外整顿吏治,打击中饱,使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并实行裁军。但在其他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建设方面则较无建树,使新疆虽然能保持安定,受到许多当地人民的爱戴,但同也缺乏新的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

杨增新执政期间,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羁縻与牵制政策,先分而治之,后统而治之。杨增新常说:对部下应“趋之以事而观其行,临之以利而察其廉。”民国八年(1919年),北京政府企图派兵到新疆“屯垦”,西北军阀冯玉祥亦想趁机渗入新疆。杨增新为试探北京政府态度和新疆王公对他的诚意,假意表示:“倦于政事,请求归隐林下”。各族王公即联名通电:拥护杨增新永镇西陲。北京政府见势遂表示绝无“换马”意图。杨增新十分警惕新疆王公与外国的接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派调查组到新疆“调查”,

学术成就

4

杨增新对中国传统的道、儒、法、兵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有较深研究,尤对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所校注的《阴符经》研究更精。他注重经世致用,讲究书法养性,从中吸取为政之道、用人之术、治军之策。杨一生著述丰硕。有《补过斋文读》正续编54卷、《补过斋日记》30卷、《读<易>笔记》6卷、《读(老子>笔记》7卷、《阴符经补注》7卷流传于世。

人物评价

5

杨增新是民国时期新疆第一位管理者,也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的人。

杨增新对新疆的主要贡献在两方面:一是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清朝灭亡,与新疆相邻的内外蒙古分治,外蒙古追随俄罗斯。阿勒泰在清朝时期归属外蒙古,阿尔泰山主峰是北疆制高点友谊峰,杨增新说,“我们不能仰着脸看人”,他两手抱空拳,没钱又没兵,靠谋略与当地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支持,将阿勒泰收归新疆建制。假如杨增新没有收复阿勒泰,俄国瓦解新疆就指日可待--沙皇早就企图将新疆作为俄国新省份了。

杨增新的第二个贡献,在于维持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清朝治理新疆,靠“协饷”,这是向东南沿海富庶省份增收的一笔饷银,每年有二三百万两左右,用于维持新疆整体格局,发放新疆官员的薪金和军饷。清朝灭亡了,协饷没有了,杨增新靠和基层的沟通互助,以及谋略、心智,将新疆保持在中国领土范围内。“新疆区域将分崩离析”成为泡影。

对现代中国,杨增新的贡献无可替代,必须给予特殊关注

亲属成员

6

原配:谢氏。

继配:冯氏、崔氏、陈氏。

长子:杨应河,生母冯氏。

次子:名不详,早夭。

三子:杨应坤,生母陈氏。

四子:杨应艮,生母陈氏。

长女:杨应桓,生母冯氏。

次女:杨应玖,死于天花。

暗杀之谜

7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7日,迪化(今乌鲁木齐)的省立俄文政法专门学校校园内张灯结彩,人声鼎沸,这所新疆“最高学府”里面洋溢着喜庆的热烈气氛。这天正举行第一届毕业生典礼,新疆省政府高层军政官员、特邀嘉宾纷纷前来祝贺,与学校师生们欢聚一堂。中午时分,杨增新应声倒地,血溅华堂,杨增新死在谁的枪口之下,凶手是谁,这件尘封了近80年的谋杀案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史料来之官方,称之为“正史”,情况大致是这样说的,颇有新思想的军务厅厅长樊耀南(字甲襄,湖北公安人)对杨的愚民统治恨之入骨,虽得到杨的重用,但是不领情,总想挣脱杨增新的羁绊,干一番大事业。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的第二次北伐战争宣告结束,国民党在中国已是一统天下,南京政府把北京“京”字削去改为北平,宣告了北洋军阀的覆灭。远在西域的杨增新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疆的省主席。时任军务厅长,外交署长官重任的樊耀南无意中知悉了以杨为首的还没

后世纪念

8

杨增新卒后绕道苏联将其尸运回北京,葬于南沙河畔。墓碑于民国十九年立,碑质为汉白玉,龙首龟趺,碑文二千五百余字,字体秀丽,内容丰富,记载了杨增新的生平,任官简历,特别是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时,治政显露其才及处理民族事务、外侵内患功勋卓著。由于京张高速路修建,此碑移于路东。2003年公布为昌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增新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