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复( 1910.419-1991.6.17),又名赓芳,字滢平,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首创中国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及其研究机构。苏元复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37年获曼彻斯特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苏元复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学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液液萃取理论及应用。深入研究液滴传质理论,提出了水相中含少量杂质或添加表面活性剂时滴外传质系数的表达式肯定了醚类-水等二元系统存在着激烈的界面湍动提出了既考虑前混又考虑返混的萃取塔复合模型首创了两种新型的高效萃取塔。特别注重用萃取方法解决中国丰富资源的利用、节能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研究从麻黄草提取麻黄素,从发酵液提取柠檬酸,其成果已应用于生产提出了从纤维硼镁矿制取硼酸、硼砂以及从磷矿制取磷酸和磷钾复合肥料的新工艺。
苏元复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苏元复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海宁
出生日期:1910年4月19日
逝世日期:1991年6月17日
职业:化学工程学家
毕业院校:曼彻斯特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生平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十九日,苏元复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郭店镇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工商家庭,祖父苏钟岳是前清秀才,后在郭店开办磨坊,经营酿酒业。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冬,苏元复再赴杭州,考入蕙兰中学(今杭州第二中学)。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夏,苏元复免试进东吴大学。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由浙江大学教务长兼化工系主任李寿恒先生推荐,去天津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与全国各学科录取的24人同赴英国,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工学院学习。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完成了题为《人造纤维中微晶体排列》的论文,获硕士学位。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月,正值抗日战争期间,苏元复经法国马赛回国,直奔四川参加抗战。妻子杨敏衡带着年幼的儿子,从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苏元复深入研究液滴传质理论,提出了水相中含少量杂质或添加表面活性剂时滴外传质系数的表达式肯定了醚类-水等二元系统存在着激烈的界面湍动提出了既考虑前混又考虑返混的萃取塔复合模型首创了两种新型的高效萃取塔。特别注重用萃取方法解决中国丰富资源的利用、节能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研究从麻黄草提取麻黄素,从发酵液提取柠檬酸,其成果已应用于生产提出了从纤维硼镁矿制取硼酸、硼砂以及从磷矿制取磷酸和磷钾复合肥料的新工艺。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元复在四川参加抗战期间常与工人一起抡铁捶、敲钢钎,在山岩上凿眼试爆,先后完成液氧炸药、油脂水解提取甘油和甘油精制等实验研究,并建成中试工厂,增强了他将实验室研究放大为工业过程的信心。
开发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50年代后期,苏元复先后领导开发了独居石、硼镁矿、磷矿、钨矿等的综合利用新工艺。他还率先将脉冲萃取塔引入上述流程。这项研究开创了分离铀、钍、稀土元素的新
人物评价
苏元复是中国化学工程学科重要的奠基者之一。(费维扬院士评)
苏元复先生十分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评)
苏元复一直坚持科研工作,即使在上世纪50年代科研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多数教师只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他却带领几位年轻教师,利用今天看来相当简单的仪器设备,坚持研究工作并获得很好的结果,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袁渭康院士评)
后世纪念
2010年4月19日,举办纪念苏元复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同时为苏元复院士纪念塑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