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鋆(1890-1977),字伯鋆,浙江平阳人。中国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曾任河北大学医学部、湖南湘雅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 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他自1911年起从事医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从事过人脑沟回、胚胎结构和组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他所编的《人体解剖学》为全国医学院校教材。
张鋆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鋆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90
逝世日期:1977
职业:中国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
人物简介
张鋆,1890年生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东河村。中国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曾当选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北京市一至五届人大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年少时聪颖好学,15岁留学日本,1911年(清宣统三年)毕业于慈惠医科大学。回国后,在江西医专、保定医专任教。1921年,以公费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习人体解剖学,次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温州瓯海医院院长。在任一年,成绩卓著。后历任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河北大学医学院、湖南湘雅医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其间1931年和1933年两次去美国,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生物系及卡内基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并加入美国解剖学会。多次在国外刊物发表有关组织学、胚胎学的学术论文。曾和学生一起解剖50例尸体的100侧人脑,在美国人类学刊物上发表《中国人脑沟回的模式》一文,有力地驳斥某些白种人优越、中国人
人物履历
1890年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
1894年从私塾先生陈仲芸读书。
1904年毕业于平阳县高等学堂(高小)。
1905年东渡日本,在东京海成中学读书。
1906年考入日本慈惠医科大学。
1911年毕业于慈惠医科大学,随即回国。
1911~1913年在家乡任耳鼻喉科医生。
1913年应聘到江西医专任教。
1915年应聘去河北省保定直隶医学专门学校任解剖学教员。
192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
1923年在直隶医学专门学校执教解剖学。
1926年赴湖南湘雅医学院任教。
1927年在河北大学医科任教。
1928年上海任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育长、解剖学教授。
1932年兼任上海愚园路一伤兵医院院长。
1933年在纽约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和卡内基研究所攻人体组织学。
1934年在上海医学院任教。
1945年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专员。
1947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学教授。
1948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系主任。
任中
人物经历
童年时光
张鋆,生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一个依山临海的地方。父亲张邦安读过几年书,为人正直本份,在镇上一家商店做店员,以此维持全家生计。在张鋆11岁的时候,父亲死于霍乱。从此,张鋆和弟弟张榕(原广西医学院院长,教授,已故)靠母亲替人缝补浆洗,艰难度日。
张鋆自幼聪慧,4岁即能朗读堂屋中的对联,深得父亲挚友、私塾先生陈仲芸的钟爱,于是陈仲芸免费教他读书。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满清朝廷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富有爱国精神的陈仲芸教导张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他在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长大当海军的志愿。
求学时代
张鋆结束私塾教育后顺利考入平阳县高等学堂(高小),1904年在该校毕业。陈仲芸鼓励他东渡日本留学,不仅倾囊相助,还亲自组织了一个带有募捐性的组织。1905年春,张鋆带着家乡父老资助的100元钱,东渡日本求学。
抵日之后,张鋆先在东京海成中学读书,主要补习日语及数、理、
学术成就
证明中国的脑沟回与白种人相同
曾几何时,一些西方人类学者认为:黄种人的脑沟回与高等灵长类动物的脑沟回更为相似,而白种人的脑沟回与高等灵长类的脑沟回类似之处却较少,由此判定中国人为“劣等民族”。张鋆与齐登科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亲自动手解剖了50例中国人尸体的100侧脑沟回,证明中国人的脑沟回与白人相同。1941年,他们在AmericanJournalofAnthropology(《美国人类学杂志》)上,发表了反响剧烈的论文“中国人脑沟回的模式”,反驳了这种说法。
培养解剖学师资
解剖学是现代医学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36所高等医学院校内,解剖学教师仅60余人。许多院校无专职解剖学教师,只得由外科医生代课。1951年,中央卫生部委托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全国解剖学师资班,这一重任落在了张鋆身上。师资班先后办了两期,学员有近百人,大多为刚毕业的医学生。那年张鋆已61岁,但仍担负北京
科学态度
对科学的态度,最能反映一个科学家的品格。1950年代初,苏联学者О.Б.Лепешинскαя曾宣称发现从无生命物向有生命物过渡的一种物质,即“活质”。这一“发现”迎合了当时政治的需要,形成很有声势的“活质学说”派。有人依据苏联人的方法重复实验,得不出相同的结论,便写了持不同观点的文章,寄给中国解剖学报。那时,学术之争常常与政治搅合在一起,不同意苏联学者的观点,会被看作是反苏,后果不堪设想。该文在解剖学报编委内部,讨论多次相持不下。刚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的张鋆召集学会理事讨论,明确表示支持文章在解剖学报上发表。无独有偶。事过不久,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学者金凤汉宣称发现了“经络实体”,文章发表之后又引起轰动。由于政治原因,有人希望国内解剖学界支持这一学说。作为中国解剖学界权威,张鋆的倾向自然非同一般,然而他说,“在未见确凿的科学事实之前,我不能相信。”后来“活质”、“经络实体”的理论,都被实践证
主要论著
1张鋆.10-15毫米猪胚瓣膜的作用,1933.
2张鋆.胚胎心中膈的发生,1933.
3张鋆.肺静脉的起源,1933.
4张鋆.心瓣膜的位置及其与血流的关系,1933.
5张鋆.软骨鱼血细胞的培养,1933.
6张鋆.关于淋巴细胞近年来研究之鸟瞰,1937.
7张鋆.脂肪细胞的发生.AmericanJournalofAnatomy,1940.
8张鋆,齐登科.中国人脑沟回的模式.AmericanJournalofAnthroPology,1941.
9张鋆.解剖学,1951.
10张鋆.免疫的细胞反应,1954.
11张鋆.锥状肌的一些观察.
12张鋆.肝脏再生实验观察小叶的分带成因,1956.
13张鋆.帮助党办好医学教育.人民日报,1957年6月4日.
14张鋆.皮肤创后的组织变化,1958.
15张鋆,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