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龙简介

2021-11-06 11:34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李之龙(1897年12月10日-1928年2月8日),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1913年参加湖口起义,1916年入烟台海军学校,192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同年10月被任命为海军局政治部主任;1926年升任代理海军局局长、海军局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被授以中将军衔。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将李之龙逮捕,“无罪释放”后被免职。北伐战争期间担任宣传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李之龙先后流亡广州、日本。1928年2月6日,李之龙从日本经香港返回广州,当日即被逮捕,8日遇害于黄花岗。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李之龙

外文名:lizhilong

别名:字在田,号赤显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

出生日期:1897年12月10日

逝世日期:1928年2月8日

职业:无产阶级革命将领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一期)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代理海军局局长

代表作品:《“三·二〇”反革命政变真相》

军衔:国民革命军海军中将

人物生平

2

李之龙(1897—1928),字在田,号赤显,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897年12月10日)出生于湖北沔阳县(今仙桃市)西流河镇杜窑村一个农民家庭;他7岁随父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小读书,1911年毕业。

1912年秋,考入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班,不久,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年仅16岁的李之龙,于1913年7月随其四叔李国良赴江西参加李烈钧领导的湖口起义,起义失败后,李之龙回校复学,旋因参加“反校长争民主”的学潮而被学校开除;李之龙又考入武昌高等商业学校,但因家贫无力负担,仅学一年即辍学;1916年秋,李之龙考入烟台海军学校,立志为建立中国海军,保卫祖国海防奋斗,在校期间,李之龙非常关注国内局势,先后组织同学集会声讨张勋复辟和发动同学、校工、士兵等上街游行,声援五四运动,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1921年,结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董必武、陈谭秋,回武汉参加革命活动,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

人物相关

3

1926年3月18日,国民军最精锐的中山舰,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忽然驶入黄埔,中山舰除去炮衣摆出战斗阵势,停靠在黄埔军校旁。事后黄埔军校校长、广州卫戍司令部司令蒋介石竟一反常态,派兵逮捕了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软禁了国民党党政军一把手汪精卫,包围了苏联军事顾问团……

自李之龙任海军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后,最为不快的是一心想当海军局长的海军学校校长欧阳格。1926年3月18日,他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向海军局转达蒋介石的命令,要求海军局迅速派两艘军舰开往黄埔,听候差遣。李之龙签发调令,让宝璧、中山二舰舰长执行。19日,两艘奉命停泊在黄埔军校大门前,开火待命。下午,因苏联顾问团要检阅舰队,李之龙打电话给蒋介石询问中山舰可否返回广州,蒋介石这才得知中山舰停泊在黄埔。“昨天晚上军校驻省办事处欧阳格主任要的舰,说是奉校长面谕。”听到这里,蒋介石说:“我没有要你开去,你要开回来就开回来好了

人物家庭

4

李之龙的伯父李国镛,早年经商,在武昌开设谦记土庄。曾游历日本,与武汉各界均有联系。辛亥革命期间,投效黎元洪,任都督府顾问,颇为黎重用,曾经办外交,组织保安社及赤十字会,参与南北交涉,慰问前线将士及伤员,购买枪支,犒赏起义海军人员等事务,对辛亥革命卓有贡献。1913年响应孙中山发出反袁号召,参加反袁斗争。1922年任调任弦口征收局长。1938年武汉沦陷后,避居乡间,著有《李国镛自述》。

李之龙的堂弟李之常,李国镛之子是我国古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先驱,在长期的古生物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他编写的《普通古生物学》、《脊椎古动物学》、《岩石学》等讲义教材既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十分注意采纳我国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人物贡献

5

李之龙的名字是与“中山舰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个十足的楚剧迷,并为楚剧改革作出过极大的贡献。

“楚剧改革第一声”著名汉剧史学家扬锋在1956年6月回忆说:“楚剧有定名以后,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启发和社会风气的陶熔,力图改良,改旧有的‘帮腔’形式采用丝弦,无论原有的‘近腔’、‘悲腔’等都改用胡琴托腔,并采用汉调的西皮、二簧,以及京剧流行的其他腔调揉合应用。所有打击乐器,也都采用京、汉两剧的‘锣鼓经’,比较显得规模气魄,都与以前花鼓戏时代迥然不同了,这都是它进步的明证。”扬锋所说的楚剧这一系列改革,其发起和领导者就是李之龙。

李之龙早在少年时代就热爱戏剧事业,成年后他常言:“枪炮只能攻城,艺术可以攻心,搞戏剧工作就是革命。”他认为:因为楚剧以通俗的演唱方式去反映平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受到劳苦大众的欢迎。李之龙从人民大众的文化娱乐需要出发,从革命宣传的社会功利出发,决心发动并指挥

李之龙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