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至模,男,秦腔剧作家、教育家。字挺楷。祖籍陕西咸宁柏坊村,生于咸宁景龙池(今属西安市碑林区)。著名戏剧活动家、教育家、导演、戏曲作家。
封至模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封至模
别名:封挺楷
国籍:中国
出生地:咸宁景龙池
出生日期:1893年12月26日
逝世日期:1974年8月8日
职业:秦腔剧作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国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山河破碎》
字号:挺楷
人物简介
封至模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戏剧活动,是我国话剧运动早期开拓者之一,同时对京剧,豫剧,特别是秦腔艺术,在理论,教育,创作,实践和革新诸多方面,卓有建树.
他是夏声剧校,陕西省戏曲专修班,上林剧院创始人,及西安饭庄,阿房宫,西安实验话剧团的创始人之一.封至模先生在易俗社其间,创作的<山河破碎><还我河山>两剧于抗日战争其间在北京上演,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封至模先生的桃李满天下,象上海京剧院著名导演马科,戏曲专家陈幼韩,秦腔名家任哲中,李继祖,余巧云等,连豫剧名家陈素真,常香玉等都直接受过封至模先生指导.
封至模先生一生著书无数,给我国戏剧研究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如<秦腔声韵初探><中国戏曲大词典><秦腔剧目汇考><秦腔概论>等等
他编的爱国历史剧《山河破碎》和《还我河山》,风格新颖,场面壮观,对激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
走入教育
1926年以后任成德中学美术教师。由于酷爱戏剧艺术,遂于1930年从教育界转
入戏剧行列,加入了陕西易俗社,曾任该社编辑、教务主任、评议长、训育主任、导演等职。从1931
年至1938年的八年中,他力主戏曲革新,力矫秦腔粗俗之习,在以易俗社为实验基地的秦腔改革中
承上启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避日机空袭,封住在东关一家花园窑洞,仍抓紧时间在窑洞前的树荫下,为宋上华、伍富民、杨令俗、雒秉华排导了《拷红》、《龙门寺》、《渔家乐》、《桑园寄子》等戏,使这些演员艺技日增,享誉西北。离开易俗社后,他还相继创办了夏声剧校(京剧)、戏剧专修班、上林剧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先后在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和西北戏曲研究院工作。抗美援朝时,他以花甲之年义演《虹霓关》,并为易俗社新生部和三意社、尚友社及戏校讲课授艺。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前,他亲自为刘毓中改编排导《卖画劈门》,为苏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