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儿(1910年-1951年),演员,人民电影事业的组织和领导人,广东潮安人。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读书时加入上海艺术剧社,从事左翼戏剧活动,主演了《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剧。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后与袁牧之共同主演《桃李劫》获得好评。1936年主演《生死同心》创造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鲜明形象。
陈波儿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波儿
外文名:king
出生地:广东潮安
出生日期:1910年
逝世日期:1951年11月9日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上海艺术大学
代表作品:《同志,你走错了路》
人物生平
1910年,陈波儿出生于广东海阳县(现潮安县)庵埠镇,家境较为殷实,父亲陈湘波是做干果批发生意的商人,经常往来于南洋潮州侨胞聚居的地方。陈波儿的出生,令陈湘波喜出望外,因为长子、长女均不幸夭折,陈波儿出生前只剩下一个小儿子。陈波儿原名陈舜华,这个名字是按照宗谱顺序取的,至于“波儿”则是她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自取的艺名。有人说,“波儿”这个名字是取自“布尔什维克”中“布尔”的谐音,以表示她的革命倾向。但事实上,她是尊重父亲陈湘波,才取名为“波儿”。
1929年,在上海艺术大学读书,在学期间参加了保障人权自由大同盟和左翼剧联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主演了《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等。陈波儿由于参加学生运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监控,被迫避居香港。
1934年,返沪入电通影片公司。
1934年,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处女作《青春线》,不久,转入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与袁牧之共同主演主演《桃李劫》而蜚声影坛。
主要作品
《街头人》
《放下你的鞭子》
《保卫芦沟桥》
《同志,你走错了路》
《伤兵》
《劳动的光辉》
《马门教授》
《俄罗斯人》
《边区劳动英雄》
《保卫延安》
《皇帝梦》
《民主东北》
《桥》
《中华儿女》
《白毛女》
《钢铁战士》
《赵一曼》
《青春线》
《梁上君子》
《炭坑夫》
《桃李劫》
相关事迹
在出演电影和话剧之外,陈波儿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5年,在宋庆龄、何香凝的支持下,她与史良、沈兹九、胡子婴等成立“上海妇女救国会”。在这些组织中,陈波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和艺术专长。在报刊上撰写文章,在集会上演讲,在戏台银幕上担任角色,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抨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营救被逮捕的革命者。
同年,陈波儿主演了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片《生死同心》,片中,她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发展轨迹,创造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鲜明形象。此外,陈波儿还与宋庆龄、胡愈之等16人联名上书至江苏省高等法院,要求释放因宣传抗日救国而被捕的“七君子”,否则,与“七君子同罪同罚”。陈波儿的杰出表现,得到了妇女领袖宋庆龄、何香凝的赞扬。宋、何曾对人讲,文艺界众多女星中,她们最赏识的就是陈波儿,她热情积极、果敢无私、才艺超群。基于此,何香凝还专门找
社会任职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常委。
人物评价
陈波儿,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列宁装,把那副娇小玲珑的身材衬托得阳光而精干;红袜子,张扬着特有的浪漫气质;特别是那张脸庞上,永远洋溢着乐观的微笑。这位曾掌管新中国电影工作的领导,毫无官气,更像一位亲人、一位大姐。
陈波儿对同志情暖如火,在原则面前,却意志如铁。1950年,我国第一次参加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讨论参赛影片时,有的权威人士反对《中华女儿》参赛。
大多数观众以为,陈波儿只是主演《桃李劫》、《生死同心》、《八百壮士》等影片的大明星。其实,她在电影方面的功勋与建树,远不止于此。早在延安,党的第一个电影厂——延安电影制片厂,就是在她的奔波与呼吁之下建立的。其开山作《边区劳动英雄》,她是编剧,也是张罗奔波的制片人。后因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延安,剧中主人公的原型吴满友成为叛徒,影片无奈停拍。
新中国刚刚诞生,她又奉调进京,担任初创的电影局领导工作,领导电影人拍摄出《赵一曼》、《白毛女》、《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