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庵简介

2021-11-06 11:25 人物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刘雪庵(Liu Xuean 1905一1985),原名廷玳,笔名有晏如、吴青、苏崖,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人,主要作品有《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长城谣》等。刘雪庵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曲和作曲。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跟萧友梅、黄自等学作曲。1936年毕业于该校。抗战开始,他立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曾在苏州社教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作曲系教授。学生时期写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30 年代写了钢琴曲《中国组曲》。

目录

基本资料

1

中文名:刘雪庵

外文名:Liu Xuean

别名:晏如,吴青,苏崖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85年

职业:艺术 音乐家 作曲家

毕业院校: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长城谣》

主要经历

2

刘雪庵(1905~1985)原名廷玳。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中华艺术大学。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理论作曲,师从黄自,与贺绿汀等被称为“黄自四大弟子”。1934年起,先后在中央航空学校、上海音乐艺文社《音乐杂志》任教或作编辑。抗战时期创办抗战音乐刊物《战歌》,并先后在重庆担任中国电影制片厂音乐顾问、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教员、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组副教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音乐月刊》主编。40年代以后在苏州社教学院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任教。

30年

音乐创作

3

在校求艺期间,刘雪庵便开始了音乐创作。

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菊花黄》、《枫桥夜泊》、《红豆词》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深为当时的文化人所喜爱。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古乐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乐》、《采莲谣》、《布谷》、《淮南民谣》等乐曲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民间广为传唱,并飘洋过海,惊动异城,当时的东京、巴黎、纽约等大都市的出版界和音乐界也为刘雪庵作品的出版的演唱繁忙过,兴奋过。

1、创作转型

“九·一八”事变惊破了刘雪庵悠悠扬扬的抒情乐曲,他不再歌吟风月,代之而起的是铁与血的呐喊。他先后创作的《出发》、《前进》、《前线去》等歌曲,是以“心的颤动”、“灵的叫喊”,向千千万万的同胞发出的抗战号召。《中国空军军歌》、《中国海军军歌》、《我是军人》等歌曲,成为激励千千万万军人英勇抗战,奋勇杀敌的战歌。不过,在抗战歌曲中,最为激动人心的,还

创办刊物

4

刘雪庵积极从事音乐报刊和理论研究工作,也是硕果累累。

早在30年代初,刘雪庵就开始从事音乐刊物的编辑工作。1934年,他参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音乐艺术社”,并任《音乐杂志》编辑;后转任上海《新夜报》音乐周刊编辑。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刘雪庵主持中国作曲者协会的日常工作,还自己掏钱办起了《战歌周刊》,后改名为《战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抗战音乐刊物。《战歌》自1937年10月创刊至1940年4月终刊的两年半时间,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出版了18期,对救亡歌咏运动的蓬勃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刘雪庵把自己从上海流亡到香港途中谱写的《离家》及《上前线》两首歌与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编为《流亡三部曲》,在《战歌》上刊发,因当时对《松花江上》创作者张寒晖缺乏了解,只能署以佚名。这是三首歌曲首次正式发行,更对激励国人奋起抗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论研究

5

刘雪庵从事音乐理论研究,也是在30年代开始的。在任上海《新夜报》音乐周刊编辑时,他就发表了《音乐与个人》、《电影歌曲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文章。40年代初,他与歌唱家胡然共同主编《音乐月刊》时,发表了《评》等音乐论文。解放后,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音乐》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音乐论文,对音乐的民族化、大众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音乐教育

6

40年代初,刘雪庵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曾先后应聘为重庆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国立音乐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建国后,他先后担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副院长,江苏师学院艺术系教授、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作品信息

7

作者:刘雪庵(作曲)

歌曲《西子姑娘》

表演者:周璇

傅清石词刘雪庵曲

柳线摇风晓气清

频频吹送几声

春光旖旎不胜情

我如小燕君便似飞鹰

轻渡关山千万里

一朝际会风云

至高无上是飞行

殷情期盼莫负好青春

铁鸟威鸣震大荒

为君亲换征裳

叮咛无限记心房

柔情千缕摇曳白云乡

天马行空声势壮

逍遥山色湖光

鹏程万里任飞扬

人间天上比翼羡鸳鸯

春水涟涟春意浓

浣纱溪呀(映)花红

相思不断笕桥东

几番期待凝碧望天空

一瞥飞鸿云阵动

归程争趁长风

万花丛里接英雄

六桥三竺笼罩凯歌中

抗战胜利后,空军制作了一首与空军相关的歌曲《西子姑娘》,希望广为传唱,此曲出自刘雪庵之手。这是一首战争歌曲。西子湖畔的少女,向她任职国军飞行员的情人表露了深切的叮咛和殷勤的寄盼。沙场机声,水乡柔情,令人想起白先勇小说《一把青》中郭轸的飒然英姿、朱青的羞涩眼神。那传统中国女性的情怀,就和著静姝温婉的曲调,飞到了白云的尽头――激励着军心士气。在影片《笕桥英烈传》中也用了这首歌曲,代表了

刘雪庵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