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工厂揭秘] 2014年,汽车之家曾到访比亚迪西安工厂,彼时的西安工厂负责生产秦和F3等车型,前者是“王朝系列”的开山之作,后者上点年纪的车友相信都认识,曾是比亚迪青涩年代的中流砥柱之一。时隔6年,我们再次来到西安工厂,除了已经换代的秦,这里还负责生产9月刚刚上市的宋PLUS(参数|询价)。
探秘过包括世界一流品牌在内的各家工厂,又在比亚迪的生产线巡游几番,我们有了更多思考:相比2014年的比亚迪,今天比亚迪产品力的脱胎换骨远不是艾格一人之力,设计研发固然重要,但研发、工艺、制造环节的博弈,厂房、流水线的投入,无数人命运的改变甚至“牺牲”,才促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崛起。
从一厂到二厂
一辆车的制造,冲压是起点,侧围、机盖、尾门起初都是干料,也就是钢板,钢板要在千吨冲压下达成不同的造型,来满足设计师天马行空的需求。
相反,如果车型的生产工厂没有高吨位的冲压机生产线,工程师就只能选择切分侧围或者干脆放弃高难度的设计。
艾格从奥迪来到比亚迪,他的设计所有人都看见了,但设计的背后不仅仅是图纸,从泥模到量产,需要的还有工厂制造工艺提升,流水线设备的升级跟进,工厂要能够把他脑子里的车在有限的成本下造出来,这才有意义。
而且,对比亚迪来说,困难的是艾格眼中的工艺极限来自奥迪,换句话说是德国工业的标准,当他以此来要求比亚迪唐、宋Pro、宋PLUS,表示“这样的设计肯定能造出来”,工程、制造环节都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博弈当中,当然也伴随快速的进步。
夏天工人拿着焊枪手工给钢板打焊点,汗流浃背,今天的激光焊接简直不可想象。关于焊接的技术我们到焊装车间再详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