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 本届上海车展媒体日已经落下帷幕,之后便是公众开放日的展览。虽然因为去年疫情的原因,导致今年的新车较多,但这并没有让我们眼花缭乱,反而可以看到某些趋同化的特质,比如电气化、智能化。其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就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变得更为普及,传统的动力和技术进一步被弱化。同时,国内外供应商、科技公司全面崛起,芯片、激光雷达、通信等热门话题大放异彩。这篇文章我就为大家梳理一些本届车展上,在智能驾驶领域颇有亮点的车型,它们都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激光雷达加速落地,量产车开始搭载
●新势力车企用自动驾驶提升自我品牌,传统车企稳步推进
●互联网巨头杀入汽车市场,实力强劲,玩法各异
○极狐拥抱华为
在智能驾驶方面,本届车展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阿尔法S 华为Hi版这台车。车展前夜,B站和微博上曾经流出了一台车在闹市区自动驾驶的视频,从视频上看整个驾驶过程十分娴熟,无论是躲避突然出现的行人还是车旁的外卖小哥,车子都能很好的自行去处理。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后来听同事介绍这是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的一个简单体验。没想到在参观华为展台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这台阿尔法S 华为Hi版。
从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这台极狐阿尔法S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操作,这背后的支持就是华为强大的软硬件。
这34个传感器,从激光雷达到摄像头全部都是出自华为之手,可以看出华为的产品线之全面。
三颗激光雷达皆为96线的固态激光雷达(MEMS),其中车侧的两颗激光雷达可以类似广角的近场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为70-80m,水平视场角在120°左右,而位于车头的激光雷达探测距离会更长,大概在150m左右。车头部分除了激光雷达之外,同样还布置了3颗毫米波雷达,这三个毫米波雷达同样处于车头两侧和车头正前方的位置,它的作用和激光雷达一样,在行驶时会和激光雷达同时工作。
这些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会相互融合,以此达到对周围环境更好的感知,并彼此之间形成冗余。除了硬件,这台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软实力也很强。华为具有地图测绘资质,因此华为自研了高精度地图,这台车也加入了华为的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平台方面,华为提供的芯片算力达到352万亿次每秒,超过特斯拉144万亿次每秒的算力一倍还多,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可以完成视频中呈现的那些复杂情景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小结: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的量产车需要在年底才能上市,但这台车在软硬件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量产车搭载三颗激光雷达,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台车能否让现阶段量产智能驾驶技术达到一个新高度,我们拭目以待。
○小鹏P5开放城市NGP
53小时订单破万,这估计是消费者对小鹏P5最大的肯定。作为小鹏首台搭载激光雷达的轿车,虽然定位比P7略低,但这台车的技术实力却一点也不差,最大的亮点也同样是智能驾驶。
除此之外,小鹏的传统强项视觉感知也没有因为激光雷达的装配而取消。前挡风玻璃下面依然采用了三目摄像头,车侧加入了5个驾驶辅助摄像头,除此之外还有5个毫米波雷达与所有的传感器进行多重感知,多重冗余。
小结:和极狐一样,小鹏P5也在技术路线上对特斯拉发起了挑战,32个智能驾驶传感器同极狐阿尔法S一样对特斯拉Model 3形成了基础硬件上的碾压,当然也缺不了Xavier计算平台。根据之前P7的表现,相信配置了激光雷达的P5在智能驾驶方面绝对会更上一层楼。
○传统车企又使用了哪些新技术?
相比小鹏、极狐这样的新势力,脱胎于上汽乘用车的R汽车品牌虽然“年轻”,但依然可以看做是传统车企对未来汽车的思考。在他们的新车上,智能驾驶这个概念也变得十分重要。
和新势力类似,R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也采用激光雷达的方案,不过在激光雷达的基础上,还额外增加了4D成像雷达。4D成像雷达本质也是毫米波雷达,这种毫米波雷达是大陆、博世、安波福等老牌供应商推崇的路线,对于这些供应商来说,它们在毫米波雷达上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这些老牌供应商在激光雷达领域的话语权没有那么重,所以它们还在挖掘毫米波雷达的潜力。
4D成像雷达就是这样的一个产品,它的成本相比激光雷达要低,可以在继承传统毫米波雷达测距、测速能力的同时,提升分辨率、探测范围等,类似道路上龙门架等复杂物体都可以进行识别。
其他的硬件还包括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同样也加入了高精度地图,从技术路线上和新势力的厂家一样,注重视觉识别,引入高精度地图,加强平台算力。
无独有偶,奔驰在此次上海也展示了自己对未来,对智能化的思考。具象化的产品就是奔驰EQS(参数|询价)。关于这台车的详细技术解析大家可以参阅这篇文章,这里我们来说说智能驾驶方面奔驰是怎么考虑的。
德国的版本加入了高精度地图作为智能驾驶功能的补充,但当EQS进入国内后还不清楚是否会有高精度地图进行辅助。
从目前EQS的智能驾驶功能来看,奔驰这样老牌豪华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并没有做到引领潮流。驾驶辅助功能的普及略慢于中国品牌,我们可以说保守也可以说是谨慎。实际上,包括宝马、奥迪在此次车展也没有太多关于智能驾驶功能的展示。但这些厂商并不是没有相关技术的积累,而是在量产上车方面依然保持着克制。
小结:去年,我们曾经进行了自动驾驶产业链的采访,我们拜访了大量的激光雷达企业。当时我们对激光雷达的具体的上车时间大概预测是3年之内。但这次上海车展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至少有5家车企明确表示已经上车了固态激光雷达,同时搭载了高精度地图。这释放出的信号不是简单的硬件成本增加,智能驾驶的配置更多,背后传递出来的是自动驾驶的加速到来,汽车行业在电气化方面的发展已经正式进入了快车道,当高端传感器被车企们普遍认可和上车后,迭代速度更快的软件将迅速改变人们的驾驶习惯和驾驶方式,自动驾驶已然加速向我们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