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的症状与原因

2017-07-26 11:06:52   育儿知识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小儿痢疾的症状与原因

什么是小儿痢疾

小儿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排脓血样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见,并可引起流行。

一般来说,宝宝的年龄越小,痢疾的临床症状就越不明显。因此,各位没有经验的新爸新妈们,在宝宝最初腹泻时,就要坚持认真观察。下面是小儿痢疾与普通腹泻的一些区别,一起来瞅瞅吧!

大便性状对比:开始时像普通腹泻一样,宝宝的大便多为水样,伴有呕吐,之后才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但大便量却在减少,性状也改变为黏液并带血丝,有较重的臭味等。

宝宝表现对比:发生普通腹泻的宝宝不太哭闹,大便次数多了,食欲会减弱,但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患痢疾的宝宝则体温会升高,出现精神萎靡、烦躁,甚至惊厥等症状。另外,排便前会因腹痛而尖声哭叫,排便时则会用力或面部涨红。

小儿痢疾的症状

小儿痢疾又称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痢疾发病急,患儿症状重,而慢性痢疾病程超过两个月,常因营养不良引起。小儿痢疾的潜伏期从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1、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患儿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由于其病症不明显,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小儿慢性痢疾的症状,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2、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痢疾:患儿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频繁,每天约大便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患儿有恶心、呕吐和阵发性腹痛症状。压迫患儿腹部会有痛感。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非典型痢疾:患儿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小儿痢疾的原因

小儿痢疾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强的肠道疾病。小儿痢疾的病原为痢疾杆菌,痢疾杆菌能产生毒素,其进入肠道后,在患儿肠道中借助碱性环境迅速繁殖,并逐步入侵患儿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其固有层,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病。

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需氧、无鞭毛、不能运动、无荚膜、不形成芽孢的杆菌。长约1-3?m;在水中可生存5-9天,食物中可生存10天,对阳光极敏感,经照射30min即死亡;在低温潮湿的地方,可生存几个月,需要在100摄氏度环境下10分钟才能被杀死。在蔬菜、瓜果、食品及被污染的物品上可生存1-2周。采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石灰乳、来苏水均可将其杀灭。在37%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应用去氧胆酸盐SS培养基和伊红亚甲蓝培养基可获纯培养。用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阳性率较高。

痢疾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结构不同,可分为A、B、C、D4个群,群内又分为47个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志贺痢疾杆菌(Shigella),此群对甘露醇不发酵,无鸟氨酸脱羧酶,与其他各群无血清学联系。此群有1-12个血清型。A群1型为志贺菌,2型为施密次菌(Schmitz),其余为副志贺痢疾杆菌。

B群:福氏痢疾杆菌(Flexner),发酵甘露醇,无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有交叉凝集。已有13个血清型(包括亚型和变种)。

C群:为鲍痢疾杆菌(Boydii),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各型间无交叉凝集。有1-18个血清型。

D群:宋内痢疾杆菌(Sonne),发酵甘露醇,有鸟氨酸脱羧酶,迟缓发酵乳糖。仅有1个血清型。但近年来按其发酵乳糖的能力可分2株,依其产生大肠菌素的能力又可分16个型。

有研究发现,痢疾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高。因此,家长需明确孩子患痢疾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小儿痢疾怎么办

由于小儿痢疾是由于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因此小儿痢疾主要以配合抗菌药治疗为主。

1、急性细菌性痢疾:重点在于控制感染、做好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可采用以下疗法:

抗菌疗法:自磺胺药及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痢疾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该菌对磺胺类药、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及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多数已耐药(参见病原学)。

液体疗法:按患儿脱水程度,及时补充体液。

对症治疗:若患儿发热38.5℃以上给予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治疗。若患儿呕吐则给多潘立酮(吗丁啉)口服,0.3mg/(kg·次)。若患儿腹痛,轻者给颠茄或山莨菪碱(654-2)口服,重者给予山莨菪碱(654-2)肌注,1mg/(kg·次)。

一般疗法及饮食管理:患儿应卧床休息,因地制宜地进行胃肠道清毒、隔离。患儿应继续饮食,原来吃过的东西均能吃,呕吐严重者,可短时禁食给予静脉输液。

2、迁延与慢性痢疾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液体疗法:痢疾腹泻迁延不愈常合并营养不良,伴有低钠、低钾,多呈低渗脱水,因此,要做血生化测定,根据水、电解质紊乱性质补液。

抗菌疗法:同急性痢疾,最好能培养出致病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切忌盲目滥用抗生素,否则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反促使腹泻迁延不愈。

微生态疗法:此类病儿多伴有肠道菌群紊乱与微生态失衡,补充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的天然屏障促使疾病的康复。但要注意制剂的质量,没有足够数量的活菌制剂是无效的。

营养疗法:迁延与慢性痢疾常有营养障碍,因此禁食是有害的。通过合理的饮食治疗,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是疾病得以恢复的关键,要尽力供给热量。蛋白质的补充有助于水肿的消退、抗体的形成以及病灶的愈合。一般应不少于3g/(kg·d),逐步提高到4.5-5g/(kg·d)。另外应提供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输血或血浆。

对于痢疾患儿,家长应先带孩子到医院诊查,了解病情后再咨询医生意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