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匈和亲,是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定下的策略。
刘邦为什么要跟匈奴和亲呢?是刘邦害怕匈奴,打不过匈奴吗?还是刘邦另有什么想法啊?
如果你曾仔细研读过《史记》中的汉初历史,你就能发现,刘邦的军事实力一点都不弱,他以百八十名壮士起家,两年破秦,三年灭项,并在临终前解决了除了长沙王吴氏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这一连串的成功,既靠政治手腕,又靠军事才能。
对于匈奴,也是一样。
汉初,匈奴正巧出了百年不遇的雄主冒顿,趁着中原大乱,收复被秦帝国吞并的失地并吞并了东边的东胡和西边的月氏,统一了漠北草原,使匈奴空前的强大。而刘邦所接手的中原,已不复秦始皇时的统一和强盛。
即便如此,以刘邦的军事才能和中原的实力,仍旧有能力像秦帝国一样,把匈奴人赶到更荒凉更偏僻的苦寒之地。
但刘邦不能那样做。
因匈奴人的习性是不认为逃跑有什么可耻的,所以他们为了保存实力,必然一路北逃,汉人为了防备匈奴人回归,必须在长城外陈兵,而长城外的草原不适合耕种,单纯陈兵的话,对于中原来说,是极大的负担,有可能拖垮中原。
唯一的办法便是一举消灭匈奴。毕其功于一役。
刘邦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在被刘邦迁徙到代地的韩王信投靠匈奴之后,刘邦征兵三十万,并亲率精锐骑兵为先锋,直插匈奴腹地,意欲跟匈奴打一场大型遭遇战,用身经百战的汉军彻底消灭匈奴。
匈奴的单于冒顿深知,他不是汉军的对手,所以他要诱敌深入。
冒顿布好了口袋,刘邦轻敌冒进,进了冒顿的包围圈。好在刘邦身经百战足智多谋,遇事不慌,迅速想出破解之法,放弃已经占领的平城,移兵白登山,一边防守,一边等待被他远远抛在后边的汉军步兵。
据估计,刘邦在白登山上的骑兵,不可能超过五万的规模,而冒顿单于围困白登山的骑兵,多达四十万。
四十万对战五万,刘邦又缺衣少粮,足足七天七夜,冒顿未有寸功,于是双方握手言和,以兄弟相称。
白登之围让刘邦意识到,匈奴永远都不会跟汉军拼命的,只要匈奴不拼命,汉军就不能打残匈奴,而冒顿也意识到,刘邦远比他想象的要强,他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南下牧马。
刘邦无法解决冒顿,冒顿也不会放弃对中原的侵扰。
这成了刘邦的心头之患。
既然不能靠军事手段解决,是否能靠其他手段解决呢?正在刘邦无计可施之际,娄敬献上一策,即和亲之策。
该策的核心,即是用公主、财宝和文化来同化匈奴,一旦匈奴被同化,匈奴之患就不再存在了。
刘邦当即拍板同意,于是有了和亲之策。
只可惜,和亲之策的终极目的并未达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匈奴人躁动的心,减少了匈奴对中原边境的侵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