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佛手瓜不能吃,致癌!”听了这话,苏阿姨脸都绿了。
苏阿姨的儿子第一次带着女朋友小莉回家来吃饭,她又兴奋又激动,当天准备了一大桌子菜招待小莉。
没想到的是,这顿饭还没开始吃就结束了。
小莉来到餐桌前看到一盘佛手瓜后当下脸就拉下来了,苦口婆心地跟苏阿姨说这个菜不能吃,会致癌,因为佛手瓜在炒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丙烯酰胺。
说完小莉就拿着自己的包离开了饭桌,苏阿姨十分不悦,觉得小莉是在胡说八道。当天饭局不欢而散后,苏阿姨十分不开心,让儿子和小莉分手,这么没礼貌的女孩子她不要。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蔬菜致癌的言论引发热议,很多人在听完传言之后觉得十分害怕,不敢再吃这些蔬菜。然而,这些说法真的可信吗?接下来,小妙带你挖掘真相,还原事实。
一、佛手瓜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蔬菜?
佛手瓜是一种葫芦科梨瓜属植物,自19世纪初传入我国后进行了多次的引种,现如今各地的餐桌上都十分常见。
作为蔬菜的一种,佛手瓜内含有的营养价值很高,包括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均是人体所需的成分,食用后对健康有一定好处。
同时,佛手瓜内还含有至少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成分。
其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组氨酸成分,组氨酸是遗传物质一组蛋白内的主要成分,可参与核糖核酸酶、糜蛋白酶等的活性中心,具有抗溃疡、促进细胞再生等作用,对于健康而言有积极意义。
但对此我们也需要持有正确心态,佛手瓜只是食物的一种,不能盲目将其作为治病、保健的食品,这是不科学的。
二、吃“佛手瓜”会致癌生病,是真的吗?
网传佛手瓜在经过炒制之后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人在食用后也容易发生癌症,这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虽说佛手瓜在高温烹饪时,其内里的氨基酸、葡萄糖等成分会产生美拉德反应,继而会生成丙烯酰胺。但这其实是生物化学反应中非常基础的一种,美拉德反应可以让食物的颜色以及香气变得更加诱人。
丙烯酰胺的确是一种潜在致癌物,世卫组织将其列为了2A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没有充足致癌作用的物质。并不是说人吃了就一定会致癌,癌症的发生绝不是某一种食物会引起,它是由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结果。
国际权威杂志《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中指出,丙烯酰胺的安全上限量为2.6μg/kg体重,以一个60kg体重的成年人为例,需要摄入156μg的丙烯酰胺才能达到上限;神经毒性的限值为40μg/每kg体重,60kg体重的人需要摄入2400μg。
这两个数值的丙烯酰胺量,需要一次性摄入几十、上百斤的佛手瓜,这显然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无需过多担心。即便是摄入超过安全的量,也不一定就致癌。
三、佛手瓜怎么吃比较好?
相较于爆炒的烹饪方式,更推荐大家日常用水煮、清蒸以及凉拌等方式烹饪佛手瓜,这些清淡的烹饪方式可以减少佛手瓜内丙烯酰胺的产生。
且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清淡的烹饪方式也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内的营养成分,对于健康而言是相对有利的。
另外,日常吃蔬菜建议即做即吃,最好不要将蔬菜放置过长时间,否则其内里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大大增加,食用后对健康不利。
四、这3种蔬菜也不致癌,别再信了!
除了佛手瓜以外,还有不少的蔬菜也被传有致癌作用,说其已被列入“致癌名单”。这些说法其实也不可信,跟随小妙一一来看。
1.木耳
传言称新鲜木耳内含有光感物质卟啉,人在摄入后照射阳光会引起皮肤瘙痒、发炎等,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皮肤癌。事实上,很多的食物内都含有卟啉,如芹菜就是个有名的光敏食物,这不是个多稀奇的成分。
就目前临床上的数据表明,卟啉病的发生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患者无法正常代谢卟啉,与食物的摄入没有之间联系,日常可以放心摄入含有卟啉的蔬菜,无需担心。
2.西红柿
传言称,未成熟的番茄内含有大量生物碱,摄入过量容易诱发人体中毒,且会对胃部带来较大的损伤,严重的会诱发胃癌、肠癌发生。的确,未成熟的番茄内含有生物碱,大量摄入会诱发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出现。
但随着番茄的成熟,其内里的生物碱含量会降低、消失,日常摄入熟透的番茄不会有这类问题出现,无需过多担心。
3.蕨菜
蕨菜会致癌的说法也非常深入人心,主要是因为其内里含有原蕨苷、蕨内酰胺、苯草酸等致癌物,又以原蕨苷的毒性最强。该物质经过水解后会产生致癌性很强的二烯酮类化合物,会导致DNA改变、具有致癌作用。
但任何不谈剂量的说法都是在“耍流氓”,将投喂给小鼠身上会致癌的剂量换算到人体身上,想要达到可致癌剂量需要每日摄入350~3.5kg蕨菜,且需要连续食用20年,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蔬菜会致癌的言论,对于这些我们要学会甄别,没必要因为一些莫须有的言论而影响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