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哥哥吕泽为什么在正史中的记载那么少?-趣历史网

2023-01-27 04:05 历史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邦的大舅哥吕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吕泽在正史记载中只有寥寥数笔,但其实他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的最要功臣之一。

image.png

  即使是你熟悉秦汉史,也不一定会注意到吕泽这个历史人物。但是这个人物绝不简单——他是权后吕后的亲哥哥,汉高祖刘邦的大舅哥。也就是这样一个身份的人物,似乎有意被历史透明化了,今天我们将从《史记》蛛丝马迹的记载中重新塑造一个鲜明的吕泽形象。《史记》原本有52万字左右,汉武帝时亡佚《孝武帝纪》,东汉杨终也曾受诏删为了10万字。《史记》几经亡佚,丢失删改不少内容,而这些内容,至少有1万字可能和吕泽有关。

  吕泽在西汉开国史中,属于“异端”的存在。整个皇廷,一半以上的功臣,不是他的老友就是他的故吏。多疑的刘邦居然对吕泽是绝对信任的,刘邦对吕泽部下调之即用,吕泽也任其调之。君臣一生,无一丝猜忌。《史记》记载中对吕氏颇有微词,却无一字抹黑吕泽。西汉开国,他功绩堪比三杰: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整部《史记》只言片语和他相关的内容能避则避,能删则删。哪怕是开国排名前五的功侯,只因是吕泽的手下,就“不得”立传。

  芒砀起事——探究吕泽与刘邦的最初政治关系

  吕泽虽然是刘邦的大舅哥,但明确记载俩人政治渊源的,还要追溯到刘邦落草芒砀山时期。在芒砀山,吕泽部下曲城侯蛊逢曾以曲城户将率37人加入刘邦部。芒砀山起事时候的追随者能活到开国封侯的只有十数人。但十几人中,却近乎一半的都不归刘邦辖制,比如: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孔藂和陈贺是刘邦在芒砀山一并起义的弟兄,但是正式加入,却是之后刘邦被迁至巴蜀时,他们两人以左司马的身份加入。汉承秦制,封汉王前,作为刘邦的嫡系队伍,丰沛集团是按秦制来组织的。刘邦封汉王后,嫡系部队的组织构成中也没有左司马一职,那么孔藂、陈贺左司马一职的说法又从哪来的呢?只有一个可能,他们隶属于吕泽。吕泽军为楚制,刘邦入川后,吕泽军大规模补充入刘邦军。期间吕泽部中还有河阳侯陈涓、柳丘侯戎赐、东茅侯刘钊等加入刘邦军队。

  由此,不难推断出所谓刘邦嫡系部队——丰沛集团中有很大一部分功侯隶属于吕泽。而刘邦对吕泽和他的部下也是极其信任,任其发展调用。因为后来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部分必须从史书中晦去。吕泽不能写,否则政治就不正确了。

image.png

  接下来的就是刘邦占据丰县,四处招兵买马。但是关于这一点,《史记》上又有吊诡之处: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有趣的是,刘邦和丰沛集团的早期成员,均无前往宛朐的记载。可别小看了这件事,这可是五百人啊,早期创业中,蛊逢的三十七人都要大书特书一番,更何况多达500人的队伍。 毋庸置疑,这里也被晦去了关键信息。

  就记载文字来说,陈豨率领的五百人加入了谁的部队?而为什么加入了这个部队,就等于加入刘邦军?仔细推断便知,唯有吕泽。紧接着,我们通过《功臣表》会发现秦二世元年一批未来的丰沛功臣加入了吕泽部。阿陵侯郭亭、菌侯张平、厌次侯元顷、安丘侯张说等都是明确记载隶属于吕泽的。

  至于起事丰县的王陵,也有这样一段吊诡的记载。王陵以厩将别定东郡、南阳,从至霸上。还能确定的是泗水之战时,在外征集兵马的吕泽和刘邦会师,击败秦泗川守卫。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这个“左司马”是不是大名鼎鼎的曹无伤暂时不得而知。有人说是,也有人不是,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吕泽是个“异端”。如果按上面的功侯及人马推算,吕泽与刘邦会师的时候,极大可能兵马是要多于刘邦的,而且战斗力极强,是一支彪悍的军队,这在以平民流寇为主体的起义军中,实属不易。军队中旁支比树干粗,别说在古代,哪怕是现代都是一件极要命的事。

  吕泽完全有实力单干,但是他却从始至终都选择跟随刘邦,马首是瞻,可以说整个秦末汉初,他这样的人就是“异端”。但也许正是因为“异端”的缘故,刘邦对吕泽是出奇的信任。如雍齿反复,似王陵这般高傲之人,被安排到了吕泽军,可以说此时的吕泽军就是刘邦的问题儿童军团。

image.png

  鸿门之宴——吕泽很可能是二号人物

  即使吕泽没有亲自参加鸿门宴,但是并不代表他的直属手下没有参加鸿门宴。在刘邦带去参加鸿门宴的数人中,就有一名叫靳强的将领就是吕泽属下。“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文字记载的参加宴会的人物名单可以看出,吕泽应该同萧何、曹参、周勃等核心人物都没去。

  政治斗争永远不是杀一个人就能解决问题的,它是两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刘邦可以死,但丰沛集团的利益不可死。而吕泽也许是能取代刘邦的唯一丰沛集团代言人。无论是从此次陈兵霸上,还是多年之后的“定三秦”、“出武关”、“将兵入砀”还是“伐齐”、“灭楚”吕泽都是作为刘邦最好的替代者存在。

  加之上文的分析,此时吕泽不但是刘邦的大舅哥,唯刘邦是从,而且拥有军事指挥权,如果他没有去危机四伏的鸿门宴,这里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分析:他被刘邦以二号人物的身份留守军中了。也就是说,一旦刘邦在鸿门宴上出现不测,扶大厦之将倾的二号人物就是吕泽,天下当然也就姓吕了。

image.png

  决胜之战——吕泽成为战略备案关键人物

  刘邦迁巴蜀后,项羽为防刘邦势力扩展,立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合称“三秦”,以阻刘邦出关。在高帝元年8月时,刘邦便用韩信之计,兵出三秦: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在刘邦兵出三秦的战争中,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对其中两秦的战争,吕泽军是直接参与了的,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別降翟王。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朱轸在攻打翟、雍之时隶属于丁复,而丁复作为汉初封户排位第五的侯爵,则直接隶属于吕泽部。“入汉中,定三秦,属吕周侯”

  作为丁复和朱轸的实际领导,吕泽军在定三秦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紧接着刘邦就开始东征,一路上顺风顺水,带着五路诸侯的兵进了彭城。吕泽肯定也在这一东征部队当中,但是他应该不是和刘邦出函谷关,而是率部出武关。“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薛欧和王吸入汉时,官职分别是郎中和骑郎将,这样低级别且又不是丰沛嫡系的人物和刘邦兵分二路是一件很令人难理解的事。而最有趣的还是后面的:“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在沛县的时候,虽然刘邦以兄事之王陵,可王陵却不怎么喜欢刘邦。而且刘邦定三秦之时,王陵母亲还没有“舍生取义”,王陵也未明确对刘邦归附,因此刘邦又怎么会放心王陵迎太公和吕后呢?所以,此处应该是一个在刘邦军拥有重要地位的人,带着薛欧、王吸出武关。然后这个人和王陵私交甚笃,能“忽悠”着王陵迎太公和吕后。放在整个刘邦军中,又要丰沛集团,又要独立领军,还要能在此时能“忽悠”王陵,唯有吕泽一人。

  紧接着就是:“将兵先入砀”。关于这段记载,明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吕泽带着军队去自己老家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看出吕泽将兵入砀,可能是刘邦的备案:让吕泽军处于一个“清醒”的位置,以防兵败后的一溃千里。无论这个备案是否成立,史实告诉我们,吕泽军的确阻止了汉军的一溃千里。

image.png

  大汉初定——吕泽的身影挥之不去

  彭城兵败后,刘邦的撤退路线可以说很迫不得已。他开始肯定是想一路西奔的,但泗水被歼十余万人,只能南退。退至吕梁山区又被歼数万,好不容易逃到灵璧,更是被杀了个“睢水为之不流”。但是从灵璧得以逃脱后,刘邦的立马想北上前往沛县,带着一家老小西奔:“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但此时的楚军已经兵至沛县,刘邦不得不走。“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有意思的是,在楚军冲着刘邦一家老小来的情况下,刘邦居然还能在逃跑的半路上遇到自己儿子和女儿,这也真是巧的不行。但接下来的的事就很重要了,向西溃逃的刘邦选择了离彭城不足80公里的下邑落脚。“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吕泽是给了刘邦什么样的胆子,让刘邦敢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收拾军马?

  《史记》中无从可考,但刘邦选择西逃下邑,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以下几点:吕泽军拥有一定的兵力且具备一定战斗力,能阻止项羽西进;刘邦信赖吕泽,并与他关系甚笃吕泽军对刘邦忠诚度极高,不会背叛随后,才有了:“汉王乃西过梁地,至虞。”吕泽军在这次整军撤退中,出色的完成了殿后任务,让刘邦军再无大的损失。

  再说垓下之战。根据《史记》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攻伐齐国的战争,汉军应该派了两到三个军团参与。这三个军团分别是,刘邦直属军团,也就是曹参军团:“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淄。还定济北郡,收著、漯阴、平原、鬲、卢。”韩信军团:“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菑。”其中根据部署,曹参和韩信两路平级,因此“伐齐之战”二人职位大致相当,只是战略部署上有所不同。但令人吊诡的是丁复和陈涓的出现,这代表着吕泽就在附近:“属悼武王,杀龙且彭城。以丞相定齐地。”所以很有可能吕泽参与了伐齐作战,但是其功劳被全部抹去。

  垓下之战是最后一次楚汉战役的结果,这场战役起始还有战陈下、围寿春、屠城父。其中吕泽军团的成员,部分是明确参与了陈下之战,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战绩:“还击项籍陈下,破之。破项籍军陈下。从起阳夏,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眜,功侯。”

  身为他们直属领导的吕泽又去哪了呢?无人知晓,总之他不能出现就对了。垓下之战其实就已经预示了大汉的雏形,大汉初定,而吕泽在如此关键的时候却不能出现在历史上,不免叫人惋惜。

image.png

  身后之事——吕泽其实是一代功臣

  天下既定,刘邦开始大封功臣。依据上文分析的吕泽立下的战功,如果吕泽不被封王,是说不过去的。(那时离白马盟誓还早着呢)可是直到高帝六年,吕泽才被封“周吕侯”,时间上比自己的小弟靳歙还要晚一年。封的晚不要紧,只要封的大就好,可是吕泽的封户史书上并无记载,只知道他的另一位小弟丁复封了七千八百户,汉初诸侯封户排名第五。吕泽的封户有没有可能像当年项羽封梅鋗一样,直接来个“十万户”?这个就无从而知了。

  唯一知道的是,其长子吕台在吕后执政初期被封为“郦侯”,而吕泽死时,对于浓墨抹黑吕氏家族的《史记》并没有“废侯”“爵除”等记载,那么很有可能吕台继承的“周吕侯”封户。如果吕泽对加封自己的称号或者物质奖励有所不满的话,《史记》肯定会在《吕后本纪》中说上一番。但实际上,吕泽对此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哪怕汉朝既定,他也在戎马之中,替刘邦四处征战,直至死于疆场。

  据推算,吕泽大致死于高帝七、八年间,“死事”是因公事而死。而这段时间,汉朝的战争对象即反叛的韩王信。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这场战争中途,刘邦曾数次还朝,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萧何未央宫事件”。那么刘邦数次回城期间,与韩王信作战的前线总指挥是谁呢?如果是曹参、灌婴、周勃等人,《史记》一定会大提特提。然而只字未有,只能说这个人,不可提。

  吕泽死后的动荡最为有趣的是,吕泽死后没多久,刘邦就打起了废掉刘盈主意。“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一千多年后,司马光还为此专门在《资治通鉴》里写了一个段子:“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吕泽的去逝对整个朝野的动荡是巨大的,甚至达到动摇国本的地步。为什么吕泽一死刘邦就对国本变更呢?原因之一当然是没威胁了。

image.png

  吕泽在世时候,在功臣集团和丰沛集团中的巨大影响力,高朋故吏满朝野,丰沛集团中有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王陵等人,功臣集团中也有张良、灌婴、郭蒙、傅宽等人,都是吕泽的故交故吏。所以慑于吕氏势力,刘邦在太子一事上不敢做太多手脚,但是吕泽一去,吕氏集团一定会出现群龙无首的状态,废立之事当然就容易得多了。

  再说回吕泽。因为后来吕氏家族的种种作为,让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考古发现。但《史记》中的一句定论,足以让后世之人人对他的“神秘”津津乐道:“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史记》中汉初功臣的记载中,有明确记载帮助刘邦平定天下的仅有萧何、张良、陈平、吕泽四人。但吕泽的评价,是四人中完成度最高的。“发兵”、“佐”、“天下”三个词直接决定了他对刘邦称帝的帮助有多大。即使家族因政治斗争覆灭,这样的功绩也是无法被绕过的。

  抛开《史记》记载中对吕泽的评价,也应当有理由相信吕泽之于刘邦,如同关羽之于刘备。他们两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绝对默契,吕泽对刘邦更是有着一种近乎“信仰”的忠诚。如果没有这种近乎“信仰”的忠诚,在项羽入关中分封诸侯时,手下精兵强将齐齐,并有灭秦之功吕泽,为什么没有被封为诸侯。从分化刘邦势力上来讲,这绝对是一步妙招!我想,不是项羽没有这样做,而是吕泽谢绝了项羽封侯之礼,一心只愿同刘邦入蜀。刘备分兵,必分关羽,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

  同样,吕泽军对刘邦而言就是二队的存在。每当刘邦战事紧急之时,吕泽便倾其全力,调动人马发予刘邦调度。王陵、陈豨、靳歙、丁复、傅宽、蛊逢、郭亭、郭蒙、朱轸、冯无择、雍齿等人,大都出于吕泽军“二队”。

  韩信投汉时曾任“连敖”一职,在一定程度上推断,他很有可能也在吕泽手下任职过。因为刘邦本部的官职是秦制,旗下独立军团此时唯有吕泽军为“楚制”。而且吕泽部的“连敖”一职,可以说是重点人才培养对象。许多汉初功侯曾任此职:“以舍人从起薛,以连敖入汉。为连敖入汉。以连敖入汉。以越连敖从起薛。”

  “二队”的人才,但凡战绩出彩都已经被刘邦征用,吕泽毫无怨言,继续为刘邦南征北战,培养新的人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汉初朝野上下不是出自吕泽部,就是吕泽的好友。可有趣的是,有着颠覆朝野能力的大臣——吕泽,临死都在为皇帝征伐;而生性多疑的皇帝,至死也未对这个大臣起过疑心。这样的默契,早已不是用“君臣二字”能解释的。出生入死,不求封王拜相;南征北讨,事君如父如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