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首诗是我国的重要将领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元帅所写,也是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陈毅元帅负伤被四个营的敌军困在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这首诗现在看来更多的是描写革命党人为了更伟大的革命,取义成仁,舍生忘死的伟大志向,现实中,也确实有无数的革命党人为了国家,为了大义献出生命。今天要说的两部作品,也同样有这样的内涵。
观《十月围城》有感
很多人看了《十月围城》后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死了很多人,只为了让一个人出城。我当时年纪还小,只觉得这些人死的太可惜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慢慢的读懂了影片的深层含义,虽说电影里更多表现了各行各业人物为保护孙文是如何与清政府余孽进行斗争的,但始终没有脱离革命的内涵。
故事讲了1906年孙中山(孙文)决定冒险赴港,名为探望年迈的母亲,实为与同盟会十三省代表密谋起义。清政府派杀手刺杀孙中山,以破坏革命的进程,《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同为坚定的革命党人,为保护孙中山,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牺牲家人和朋友。他积极的呼吁大众,并四处找寻帮手,意在保护孙中山的安全,后因英政府与清政府的勾结,导致他们几乎全军覆没,但最终,孙中山安全的离开了香港。
其实在电影中有几个人需要重点说一下:
陈少白:历史上的陈少白不仅是孙中山的校友,也是最早追随他参加民主革命的人之一,1900年奉孙中山之命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也被称作“中国民主革命报业第一人”。在电影中也是坚定不移的追随孙中山,一心只为保护革命的火种。
李玉堂:陈少白的好友,是香港有头有脸的大富商,常年暗中支持陈少白的革命活动,但前期出钱的目的,仅是为了让香港有个稳定的局面,稳住自己在港投资的生意,后期支持陈少白的革命活动。历史上的李玉堂实为李煜堂,实业家,曾在《中国日报》举步维艰的状况下对其进行大力支持,直到辛亥革命成功。
史密斯:香港中环地区的警察司,既不愿属英政府管辖的港埠出事,又不愿意与清政府为敌,但当革命真正来临,他内心最后的一点良知和爱国心令他采取了对革命党有利的行动。在电影中,上百名杀手准备刺杀孙中山并且要除掉所有革命志士时,出面暂时靠自己的能力阻止了一波袭击,但只是很短的一段路程,英政府下令全港警员撤出,实际上就是为了助清政府消灭革命党人,在最后关头,史密斯靠最后一点良知,护送陈少白的队伍走了一段路。
阎孝国:多年前,阎孝国曾是陈少白最优秀的学生,他接受西式教育,却因愤怒“西方人对祖国作恶多端”而走上了一条偏激的道路,认为陈少白乃至孙中山的革命行为是软弱不可能成功的,并立志要“报效清廷”。尤其是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学生,以报国恩”,让这个角色更加丰满,并且让观众不禁陷入思索,从革命的方向看,阎孝国是革命进步道路的阻碍,是绝对的反面人物,但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何尝不是另一种程度上的爱国人士呢?在他的眼中,只有孙中山是“反贼”,所以他不愿意杀除孙中山的任何一个人,他是个爱国的人(对于清政府来说)在他面对邓四弟和刘郁白的阻挠是看得出来。
上面说的这四个人,陈少白从开始就坚定不移的追随革命,李玉堂受到陈少白的影响,最后也支持革命,并且支持到了最后,史密斯夹杂在英政府、清政府和革命党之间,最后选择了在不违背英政府与清政府的前提下,间接的帮助了革命党人。可想而知,革命在他们心中是崇高的思想,也是未来一定要走的路。而阎孝国,虽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但他心存国家,本意也是为了培养他的国家而消除违背国家意愿的“反动”人士,他,其实并没有错。
在保护孙中山的队伍中,“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这也从一个方面表现了革命的队伍,不分身份。里面除了有陈少白这种起义领导人外,还有落魄于街头的乞丐,街头的小商贩,拉黄包车的苦力以及卖艺为生的戏子,看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最终因为革命和大义走到了一起,为保护孙中山这颗革命的火种献出了生命。也正应了开头那句诗“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即使为了革命丢了性命,下了地狱同样会竖起革命的旗杆,为了革命斗争到底,因为革命从来就不是小义,而是那个年代,为了四万万同胞的自由,情愿献身的大义。
观《远大前程》有感
《远大前程》是一部传奇年代剧,故事说的背景是在20世纪初的“魔都”上海,和《十月围城》故事发生的背景年代接近,那时的上海被“三大亨”霍天洪,张万霖,陆昱晟(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三分天下,主角由外来到上海打拼的小混混的贪生怕死,到后期结合各方势力保护革命人士梁兴义出城的舍生忘死,这是革命的魅力。
《远大前程》比《十月围城》看着要稍轻松一些,这也是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所在,同样的主题,电影要尽快进入主题把观众带进状态,电视剧要用几集的时间描写每个人物和故事,以一种稍微轻松的状态把观众带入主题,但一个好的结尾更加重要。
这个故事中同样有原型,并且来说,这里的人物原型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或正或反,或大或小的影响。
三大亨:霍天洪,张万霖,陆昱晟,分别对应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这三个人当时在上海滩是属于只手遮天的人物,但人物结局各不相同,张啸林在日本人占领上海后,为日本人筹集物资,是三兄弟中唯一公然勾结日本人的,后被夕日保镖林怀部枪杀,出掉了这个大汉奸。杜月笙在日本占领上海后倾尽家财协助抗日(虽然时为己的生命安全才协助抗日,但却是在行动上推动了革命)因拒绝为日本做事,所以避难逃到香港。黄金荣一直保持中立状态,并且在抗战胜利前后并没有再犯事,所以共产党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决定不予以追究,后卒于上海。
汪雨樵:即斧头帮帮主王亚樵。这个斧头帮帮主可不是电影《功夫》里杀人如麻的流氓团伙头目,而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抗日志士,很早以前就响应了孙中山的革命号召,组织军政府宣布独立,而后又刺杀了多名反动人士,且组织铁血锄奸团刺杀汉奸日寇,号称暗杀大王,毛主席也曾评价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于汉卿:原型是原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他在抗战时期一直坚持抗日爱国,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
车夫余立奎:原型就叫余立奎,参加王亚樵组织的“安徽劳工敢死队”,是骨干成员。不过余立奎绝不是片中“车夫”那种大老粗,曾当过旅长。1931年参与刺杀宋子文,未遂。1935年刺杀汪精卫,还是未遂。被国民政府逮捕,在狱中呆到1948年才释放。
杜玉芳:原型是顾顺章,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地下情报人员,是中共秘密特务组织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被视为“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1931年被捕后投降国民政府,由于其掌握大量共产党的核心机密,致使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受巨大的破坏,多名中共地下党员遇害。
虽然在革命的大道上有如张啸林、顾顺章这样的革命叛徒在阻碍,但始终抵不过四万万同胞的民心所向,革命是大势所趋,是必经之路。而与革命相伴的必然是无数志士的献身、无数党人的牺牲,但因革命在心头,所有人团结一致共赴大义,为了四万万同胞的自由和解放,为了同胞们不再受压迫而进行的革命,都是值得的。
没有当年爱国人士的无私奉献,没有后来者坚持革命,努力解放,哪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只是生在了和平年代,现在的和平是无数条生命打下来的。
谨以此文献给祖国七十年大庆,愿国家可以繁荣昌盛,国力日渐强大,以保人民不再受外来侵略者的欺辱和压迫,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这次写得文章肯定没有前几期那么轻松,我也不奢望有多少人看,只想倾诉一下自己的感想,并且把这篇文章献给祖国七十年大庆。)
【原创文章,禁止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