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监察、谏言系统,这个制度适用于选拔官员、议论政事、监察百官等各个方面,能对君权和相权都拥有监察权力,是一套极为完善的监察系统。然而这个系统最终却最终沦为奸臣打压异己、陷害忠良的工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台谏制度是如何运转的。在宋朝之前,“台”官和“谏”官是各有所司的,通常以负责监察纠弹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称为台官,而将负责谏言的谏议大夫、拾遗、补阙、司谏、正言等称为谏官。然而宋朝将这两者合二为一,谏官也有权对百官进行监察。
朝廷决议政事,台谏拥有否决权。君主又过失,台谏可以予以制止。百官犯错,台谏可以予以批评弹劾。
这样看来,台谏官员权力应该很大,然而实际上,最开始台谏官员并不敢随便弹劾官员,因为这个制度规定,凡被弹劾的官员,不论官职多大,都会“停职待参”,如果查出问题,这些官员会主动申请降职,调到偏远地区任职。如果被弹劾官员没有问题,那么台谏官员同样也会主动申请降职,调到偏远地区任职。而宋朝的文武官员,一直以来也都严格遵循着这套“台谏制度”。
不过,这个制度看似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奸臣掌握了权利,这套完备的监察系统便会迅速沦为他们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的工具。因为他们弹劾其他官员的时候,不管对面有没有罪,都可以靠着手中的权利给那些官员强加罪名,历史上的秦桧就是台谏官员,面对岳飞这样忠心耿耿、没有污点的将领,也能用“莫须有”的罪名对其进行诬告,然后设法坐实,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台谏制度不仅被用来打压异己,甚至只要有人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利,连自己的党羽都不放过,最终让整个朝廷人人自危,朝廷被奸佞权臣所把持,原本用来监察百官、纠正时弊的良性制度,最终成了宋朝奸臣当道的的原因,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