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我的叔叔于勒》节选自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成就之所以突出,就是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人物,在语言动作之中有内心世界的表露;他的情节,在平铺直叙中有波澜起伏;他的描写,在平实朴素之中有锋芒;他的幽默,在清浅素淡之中有辛辣。《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传递作者的思想及写作意图,因而我在设计时,依据新课标“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能力”的要求,把重点研读、品察细节,分析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作为教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生”,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构思,把握曲折情节。
2.品察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开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为新知的学习构筑合适的背景和准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你深切盼望的一个人就在面前,你会怎么表达你的感情呢?可是有些人却采取了躲的方式。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来了解发生在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课题,作者。
2、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下?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可以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精彩语句标上波浪线;疑问的地方可以标横线;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加批注。学生阅读课文,并按要求标划。
3、故事围绕哪个字展开的?“钱”“变”。那么咱们来看看故事都有哪些变化呢?屏幕出示“变”,看谁找的最快,看谁找的最全?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语句和关键词。
屏幕出示:
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没钱赶
希望、正直、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有办法的人有钱盼
家伙、贼、流氓没钱躲
(盼时屏幕出上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躲时出下联: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似陌路人。)
4、语言是心理的一面镜子,语言最能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咱们男同学找有关父亲菲利普的句子,女同学找有关母亲克拉丽丝的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男同学找有关父亲的句子;女同学找有关母亲的句子。朗读并体味。
5、老师把同学们刚才读的句子找了出来,咱们把描写父亲母亲的语言神态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一下说话者当时的心理。咱们分组进行,等一下起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可以在小组里找一个心理解说员,说一说你当时的心理想法。看哪一组配合的最好。)
学生分组再次品读语言,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教师适时指导点拨)。
例:一生读:“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另一生解说: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急切的盼望发财的于勒回来改变我们拮据的生活状况。
屏幕出示: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
父亲突然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6、十几年前,老师在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是写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可是现在有些人的观点也出现了变化,他们认为这篇文章是体现对下层人物的同情的。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呢?屏幕出示“辩”。
学生从文中找依据,展开辩论。通过辩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体现个性化阅读的理念。
7、那么作者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文章中有一个人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他就是若瑟夫。文章哪一段最能体现这一点?
读“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学生反复品读。亲叔叔,从字面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8、社会固然是充满铜臭的,人的生活固然是拮据可怜的。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丧失作为一个人所固有的底线,那就是亲情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