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六贼,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其中蔡京是最为有争议的一位。在宋神宗赵顼至宋钦宗赵桓这段时间内,蔡京先后四次担任宰相,任期长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蔡京对宋朝的社会救助制度与教育究竟有什么贡献?
北宋熙宁三年,蔡京进士及第,任地方官,先后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后累迁起居郎,又因出使辽国有功,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专门为皇帝书写诏书。
在蔡京任地方官期间,正好是王安石变法时期,这时候的蔡京积极参与变法,但随着变法触动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利益之后,蔡京便由改革派迅速转向保守派,主张恢复之前的旧法。这样的小人行径并没有使蔡京的仕途一路高升,反而是被调到地方为知成德军,后又改知瀛州。
那么蔡京这位反复无常的小人,对宋朝的社会救助制度与教育究竟有多大贡献?
蔡京当政期间,社会救助制度堪称历朝历代之最,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就算是后来的元明清三朝也无法比拟。其主要推行居养院(收容穷民并提供食宿和若干生活费用的机关)、安济坊(宋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和漏泽园(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等制度,以致于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谚语:“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管活人,只管死尸。”
南宋中叶绍兴的《地方志》记载:“冬为火室给炭,夏为凉棚,什器饰以金漆,茵被悉用毡帛,妇人小儿置女使及乳母,有司先给居养安济等用度,而兵食顾在其后。”
此外,在教育方面,蔡京还于崇宁年间主持了“崇宁兴学”,当时的蔡京已官至尚书右仆射。这次“崇宁兴学”主要有五大举措,其一是在全国各地建立学校,其二是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在一起的学制系统,其三是发展太学,其四是恢复并设立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其五是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可以说,此次兴学对宋朝的教育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想要长途跋涉来京城参加科举的读书人来说,蔡京还主张从财政中拨款为他们解决路费以及食宿费,以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参加科举。
《宋史·蔡京传》记载:“采用冯氵解、钱谲的建议,又废元..皇后,罢去科举法,令州县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选官,在汴京城南建辟雍,为太学的外学,用以安置各地学者。”
宋人方轸评价:“蔡京睥睨社稷,内怀不道,效王莽自立为司空,效曹操自立为魏国公,视祖宗为无物,玩陛下如婴儿,专以绍述熙丰之说为自谋之计。京不孝夹持人主,下以谤讪诋诬天下。大臣保家族不敢议,小臣护寸禄不敢言。颠倒纪纲,恣意妄作,自古人臣之奸,未有如京今日之甚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