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功高震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大臣们忌讳的话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潜在的规律,历史上那些皇帝们与开国功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质变,是什么呢?依靠着出生入死的功臣们帮忙上位的那些皇帝,当登上宝座的那一刻,就开始怀疑起自己身边的臣子们,并且疑心是与日俱增,所以后来所发生的种种,看似偶然实则是有意为之的事情。
无疑,这些新主怕这些功臣拥兵自重,在将来某一天会蓄意谋反,所以,为了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干脆痛下杀手,将他们铲除,以绝后患。而作为功臣的那些人呢,大都觉得自己早就为皇帝的大业立下了汗马之功劳,再怎么着在朝廷上也得有一席之地,所以一不小心就给惯出了骄傲自大的脾性,甚至当中有一些人还蛮横跋扈,不讲道理。
例如大名鼎鼎的韩信,自以为无可替代,居然在阵前向刘邦讨封,最后刘邦借吕后之手,将其处死。那么,功臣们是不是都是这样欲壑难填、利欲熏心呢?当然不是,我们今天就说一说秦国大将王翦的“急流勇退”的故事。
一、助秦王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
王翦,这位四朝元老,与秦王之子王贲并称为秦国最大功臣。王翦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杰出将领,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一生随秦始皇扫灭三晋,攻灭楚国。他在少时就侍秦王左右,为人处事比较低调、圆滑,工于心计。在秦昭襄王时,他平步青云,不得不说他的站位和思考,远在白起之上。而且他对军事战略分析客观,善于带兵打仗。
王翦虽然也是功高震主,而且在国家中的地位极为高贵,只低于皇帝。但是秦皇帝却一点都不去猜疑他的居心,反倒是一直都是信任他并且继续用他,王翦最后得以善终。我想,这才是皇帝与功臣应该保持住的一种比较友好和谐的关系。
二、虽然功高震主,位极人臣,但王翦选择了急流勇退
王翦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对攻打楚国的计策不看好,而此时大将李信却信心满满。所以他这才佯装生病,急流勇退。
为了加快统一,秦国加快了吞并其他小国的步伐。当时,秦国为虎狼之师,齐国无能,燕国不足为惧,而楚国也是苟延残喘,当时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显。恰逢秦国与楚国对阵沙场前后,王翦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告老还乡。
王翦不是心血来潮,在他看来,白起、李牧和廉颇,他都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悲惨下场,再没有政治头脑也该对自己和主子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秦国灭了六国,那么自己的处境也会和他们一样,所以王翦决定择时而退。
在攻打楚国之前,他就已经预判兵力实力对比,没有60万大军,不可战胜。然而大将李信在秦始皇面前夸下海口说只要20万兵力,便可伐楚。秦始皇也觉得王翦小题大做。为了不节外生枝,王翦佯装生病,告老还乡。在他看来,这场仗十之八九会功败垂成,与其同朝悲愤,也不为牵连到自己,不如急流勇退。在与楚国的交战中,果不若王翦所料,一开始战事比较顺利,可越到后来越吃力,最终兵败于楚。
三、再次披挂上阵,王翦提出一个条件,给自己留下退路
对于楚国久攻不下,秦王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此时,秦王不得不再请王翦出山,可王翦此时已无心再上疆场,无奈秦王不肯:“已矣,将军勿复言!”就这样,王翦再次出征。秦王问王翦要多少人马,王翦还是那句话,统兵60万,否则不出战。
要说王翦这个人确实聪明。他知道秦始皇在用兵打仗上面是一位贤君,但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白起的下场就是一个典型的政治例子,他不能重蹈覆辙。
此时的王翦本可以大大地炫耀一番:当初你秦王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给我60万军队,我早就帮你扫平楚国大地了。王翦也许心里一万次骂过秦始皇,但人在面前,王翦却表现得十分平静。他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功高震主。就在他准备拉上队伍起兵沙场的时候,他对嬴政提出了条件:“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你或许会认为这是在要挟秦王吗,恰恰相反,这反而是让秦始皇吃颗定心丸。按照司马迁的看法就是,王翦为了自保,让自己伪装成贪财好色的小人,这样就可以取悦秦始皇,秦始皇也会觉得王翦性格上的缺陷,也不足以给自己带来威胁。换言之,我王翦的妻儿老小都在你手里,自然不会拥兵自重,不会有反叛之心,而我也只是你领头打仗的棋子罢了。而且王翦也提出,伐楚之后将不再征战。对此, 秦王答应了王翦的条件。多年之后,王翦得以善终。
司马迁:“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黄道周:“王翦事秦,论荆明果。六十万人,缺一不可。李信少年,以毛赴火。兵败再兴,其计已左。空国伐人,其不疑我。美宅田园,故请琐琐。大国虽伤,其中犹夥。士卒投超,尚思闪躲。兵去追奔,万全方妥。为将阴残,一世坎坷。三世不详,王离被虏。” 《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值得一提的是,王翦对秦王提出的这个条件,恰是王翦绝处逢生的关键。王翦敢跟秦始皇提条件,这让秦始皇觉得他谋求的那些利益都是小的,表面他的目光只停留在物质上的小封赏,而没有那政治上的野心。因此秦始皇心中哪怕原来有那么一点点的小芥蒂,这个时候对王翦也就完完全全地放下了。可惜的是,像韩信那些人就没有学到王翦这一招,看似糊涂之举,实则洞悉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