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军队所说的十万兵马,指的是兵和马加起来等于10万吗?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十万兵马,指是十万兵的人数,古代的兵和马不是分开的,是一起的作战单位。古时候讲兵马大意讲的是人头数,用现在话就是讲军队的战斗力人数。
因为古代军队士兵,分为步兵与骑兵,骑兵作为战场上的军队重要部分,“人马”一词最早出自在春秋战国时期统计军队兵力的数量,人马一词原单指骑兵,并不包含战马的数量在里面,后来人马一词才逐渐演变成统指古代军队数量。
但是历史上的十万兵马往往并没有十万军队人数,这只是个虚数量值,别以为实打实有十万大军。
一是古代的统计并不发达,不是准确的数字,二是古代打仗喜欢夸大自己的人数,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甚至百万大军。进攻方需要壮大声势,尽量夸大自己的军队兵力,让防守方分不清自己的真实兵力,产生对方的军队兵力是自己的好多倍的感觉,无形增加了敌军的心理压力和增强自己军队士兵气势。三是古代军队人数,不单单指前线作战的士兵人数,而且还包含了后勤运粮部队的辅兵壮丁和民夫在里面。
结合上面的几点原因来分析一下,古代十万兵马到底有多少兵力?本来因为统计不准确和夸大兵马实力,十万兵马,保守一点最多也就七、八万人马。这其中还包括了后勤运粮部队的辅兵壮丁和民夫在里面。作战人数几万,后勤运粮的需求量也就更大,也需要几万人数。这样算下来也就是真正古代十万的作战兵力也就四、五万的兵力。
而且古代打仗经常会出现双方统计的阵亡数都相差非常大,这是因为胜利方在斩首记功的时候是把辅兵的壮丁民夫也算在里面,而失败方则不会算辅兵,壮丁和民夫,只统计真正作战的军队兵力损失数。
西夏北宋战争中著名的永乐城之战,西夏方面称,自己大胜特胜,斩杀二十万宋军,而宋朝方面则称说,只损失了一万二千多士兵,小败而已。真正的历史事实是,战前宋军有战兵+仆从蕃军7万,民夫16万人,宋朝方面说的是永乐城被西夏攻陷了,宋朝士兵战死了1.23万,伤者另计,至于宋朝丢下不管的那十多万民夫,宋朝方面不把他们算自己军队的损失,西夏方面当然这部分人要计入自己的歼敌斩获数的战功里面。
再来说说战马与骑兵,骑兵就是骑马作战的士兵军队,有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
早期的骑兵部队一般一人一匹马,发展汉代时期骑兵比较成熟,此时骑兵部队一般一人两匹马,到了元朝,蒙古骑兵一般一人三匹战马,元朝时期的骑兵配备属于古代骑兵最高巅峰了。
由此可见骑兵的成本比较高,需要战马很多,所以很多朝代的骑兵规模一般不大。我们假如十万兵力中有2万骑兵,就意味着有4万匹战马。所以如果要算上战马的数量,古代军队兵力估计又要增加很多,这样的话军队兵力的水分就更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