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应该有后代存留于世朱三太子朱慈炯。
一,李自成对于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在未入北京前,明朝众藩王归顺者多受封。
在入北京后,崇祯皇帝与周皇后也得到礼殡,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焕、定王朱慈炯也并未遭杀戮。当他入宫时,看见长会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
” 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 《甲申传信录》。
这就说明,农民起义军并没有恶待崇祯皇帝之子女。而真正杀害这些存留的王子公主们的是清朝的权势者,他们才是杀害崇祯皇帝后代的真凶。
二,崇祯死后留有三个儿子有封号的公主已经被自己的父亲残害了,崇祯皇帝杀死一个,杀伤一个。至于长公主的结局,在那个战争和势力逐角的乱世里,谁都不知道。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没有伤害崇祯皇帝的女儿。
明朝的崇祯皇帝共有7个儿子,有4子夭亡。这其中就有田弘遇的女儿田贵妃所生的儿子。田贵妃的儿子死后,田贵妃忧郁而死了。田贵妃葬入天寿山,之后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占了她的墓,因为崇祯皇帝生前还没有来得及造陵墓。这实在是具有讽刺意义。
崇祯皇帝的其他三个儿子夭折,就不说了。存留在那个险恶世界里面的尚有三个嫡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五子永王朱慈焕。
三,城破,逃亡,被出卖,再被农民俘虏1644年李自成攻入紫禁城的头天晚上,崇祯皇帝安排三个儿子分头逃出皇宫,自找活路。由于身边的人为了活命,就把他们出卖给农民起义军,兄弟三个被李自成抓获。
李自成在李岩的建议下,为了收拢民心,只是将他们关在军中,没有将他们杀害。同年4月21日,李自成布置刘宗敏出征山海关,刘宗敏不去,李自成带着太子及二王出征山海关,企图以此招降吴三桂。李自成遭到吴三桂和后金军队的猛烈攻击,无暇顾及崇祯太子和两个崇祯王子。激战正酣时,在吴三桂唤来清军,在这两股势力的强大打击下,李自成大败,太子及永定二王在乱军中逃跑了。
他们当然不会到吴三桂或者敌人后金的大营里去,更不会再投李自成军中来。于是,他们消失不见了。
四,太子不聪明,居然回了北京皇宫,被清朝所害清朝编著的《明史》中提到崇祯太子时曾交代道,
“贼获太子,伪封宋王。及贼败西走,太子不知所终。”
太子逃走了。他能走远吗,有权势的都是他们天家的敌人。他在混乱中,一般的明朝遗民不会杀他,相反会让他活下来,利用他,以他都名声反清复明。
据说在李自成战败西逃后,崇祯太子前往在京城的外公周奎家中求见长公主,而长公主哭着不敢相认,她不敢认呐。
周奎思前顾后,担心外孙的到来他们一家会受到牵连,就将此事报告给了后金官吏。清朝廷派原来明朝皇宫中的宦官、妃嫔和宫女前去辨认,他们都说是真太子。
这对清楚来说,对于打着替明朝复仇旗号入关的满族统治者来说,如果承认太子身份,那么他们入关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杀了崇祯太子,就会激发明朝官吏和民众的巨大反抗。这个时候多尔衮说太子为假,真正的太子还没有找到 。如果他们就把真太子当作假太子杀了,无论如何,对清朝都会有利。
但是,表面文章必须做够。为了证明崇祯太子是假的。清朝官吏认为先前去认太子的那那些人就没有必要活下去了,因为他们知道的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就把那些人杀了。他们安排了另外一批宫女,太监、太子太傅朱国诏前去辨认,这些人为了保住性命,也说这个太子是他人冒充的。太子太傅都说太子是假的,这就很有说服力了。为了进一步把事情坐实,多尔衮找来一年轻女子自称崇祯皇帝的袁贵妃,袁贵妃说她看见过真太子有四颗虎牙,脚底下有颗黑痣。而这位“太子”没有,显然是假的。有了这些权威的论证,清廷“认为崇祯太子”是假的,必须提真正的太子证正名,所以将此太子收监,并在当年冬天处斩。
其实,这个太子实在是自投罗网,他如果聪明一点,也不应该把自己暴露出来。即使是他外公周奎这个铁公鸡,他早就该知道是个什么人。太子父亲崇祯皇帝为了保住大明朝,希望大臣们出钱助饷,周皇后把自己的钱都拿出来了,周奎假有万金却一毛不拔。这个外孙显然不够聪明,他是找错了门,自己把自己送上去,让人家逮住了,误了卿卿性命。
当然,太子要在那个环境里活下来,机会实在太渺茫了。他外公不出卖他,他露了行踪也会被清朝官吏除之而后快的。
五,二王的结局 :沦落江湖宿命难违01,永王朱慈焕原为崇祯皇帝第四子,中原人痛恨清朝上层的罪恶屠杀,所以反清复明人士就接用他的旗号抗清。
在康熙初年,福建人蔡寅自称朱三太子,联络海上抗清组织,打出复明旗号;还有一个叫做杨起隆的,也自号朱三太子,准备在北京发动起事,不料被发觉剿灭。其他借明朝遗留王子为旗号反清的就数不过来了。
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焕辗转流落河南、安徽、浙江等省,最后在山东汶上县隐姓埋名,在私塾充当教书先生。
朱慈焕流落民间,希望安然度过自己的余生了。但是意外就在1706年发生了,有一个叫做念一的和尚,打听到了朱慈焕尚在人世,就打着他的旗号在大岚山起事。朱慈焕闻讯大惊,急忙逃亡。两年后,75岁的朱慈焕被捕。在审问时,朱慈焕说道:我数十年来改名易姓,只希望躲避灾祸,如今都75岁了,须发皆白,三藩之乱时尚且没有去造反,更何况是现在呢?但凡造反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这其中有一件事我做过吗?
官员觉得有理,便将结果呈报康熙。面对这个烫手山芋,康熙并不是一个有包容心的皇帝,他继承了多尔衮坑明朝太子的伎俩,说他冒充朱三太子,于是一家全部被害。
02,与两位兄弟先后被清廷杀戮相比,定王朱慈炯的结局相对安定一点。
朱慈炯从北京逃脱后,辗转遇到东林党人士邹元标之子邹之麟,在其掩护下,朱慈炯来到贵州遵义,化名邹启贵。之后,邹之麟返回原籍江西。邹启贵落地生根。他的后代一个接一个地在遵义巷口镇苦竹垭村发展起来。据后来的邹氏族人的原始族谱记载,印证了世代相传邹家是明朝皇室后代的说法。
但是在族谱背面书写有:邹氏:“天璜世胄,王迹家声”值得怀疑,如果这本族谱被清朝发现,这八个字足以灭族。所以说写下这几个字,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但是,这样修族谱是什么时候修的,恐怕是在清朝灭亡后吧?
无论如何,这个草野王子的存在,还是替崇祯皇帝留下了一支血脉,处于对明朝的悲哀,希望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