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分界,古时指的是黄河。不过确切的说,现在有条漳河(漳河河南和河北隔着什么河,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支流。上游由两河合一,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均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卫漳河、卫运河,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长约412公里,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1漳河干流长179公里。2由于流域上游落差巨大,下游下泄不畅,漳河历史上灾害频繁,沿岸人民深受其害。治河水利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即在漳河河北省临漳县段建设了引漳十二渠 ( 西门引水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建设了漳泽水库、岳城水库、红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在流域农业生产和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作用。)应该是分界河吧。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特别是九朝古都洛阳,那绝对是中原名都、龙脉福地!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明清朝代更是京畿重地!辖区内的万里长城、皇家避暑山庄、清东陵、泥河湾古人类遗址、中华炎黄蚩三祖圣地等闻名世界的历史遗存,更强化了京畿重地的神韵感。
请问,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河?
这是我前不久的一篇文章,正好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河北省和河南省中的“河”,到底指的是哪条河?
大家看现在的中国地图,发现河北省的边界离黄河的距离最近也有40公里,一般在150公里以上,河北和黄河北部之间的大片土地是属于河南的,这样一来,显得河南就不像是“河南”了,因为黄河北边也有它的管辖区域啊。而河北也离黄河太远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而恰恰在今天的河南、河北交界附近就有条叫漳河的河流。很多人都认为河南、河北两个名字的那个“河”是它的理由就源于此。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河”字为名的只有一条河,就是现在的黄河。其他的现在称为江、河的河流,在古代都是称为“水”的。比如前边所说的漳河,在古代应该叫做“漳水”。而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水”。
因此,历史上所说的河东、河西、河内、河北、河南、河套,这些河都是以黄河来确定的地理区域,而不是咱们今天所说的行政区域。比如河东是指的黄河东边,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山西省。河西则是黄河以西,大概指的是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河西走廊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河内则是指的今天的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古代曾设有河内郡。河南则是黄河中游以南地区。
河南、河北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域的名字则到了唐朝了,在黄河的中下游,黄河以北为河北道、黄河以南为都畿道、河南道。河北道和河南道所辖区域远大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区域。
后来经过几个朝代,到了明、清时期河南、河北两省的边界算是稳定了下来,基本上与今天的边界轮廓接近,河北省南部也一直在黄河附近。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设置和撤销平原省的原因,对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的管辖区域进行了调整,就形成了今天的两省交界格局。河北省也远离了黄河。
所以说,两省名字中的“河”字是来源于黄河的河。
至于漳河,它自山西发源,历史上它在上游山区地带的河道与今天基本一致,可是等它到了平原地带,其河道走向变化是十分大。在金代之前,它在临漳县附近是向北的,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中部过成安、曲周、鸡泽一直向北,跟现在的河北南部的边界轮廓线离得特别远,金代之后随着黄河的决口泛滥,黄河水多次夺漳河水河道,从而使漳河河道出现了改变,不过这个时期,它的河道走向往东稍偏了一些,从临漳、魏县、广平后向北,离今天的省界也是比较远的。漳河到达今天的位置并且与卫河合流是在清代的时候,当时卫河水量变的很小,新乡、卫辉等地是漕粮的产地,生产出来的粮食需要通过卫河、大运河运到北京。由于水量减少,行船十分困难,雍正三年六月,户部尚书蒋廷锡向皇帝上了折子,建议分漳河水资卫河水。利用一条旧的黄河泛滥时留下的老河道,将漳河水疏通到了卫河里,直到今天。
说漳河是两省的界河,某百科资料中甚至已引用了这个说法,不知道它的资料来源是哪里。从地图上看,漳河在山区有一小段是界河不假,不过等过了磁县、临漳之后,到了魏县、大名,漳河就离省界比较远了,魏县的一半、大名县的四分之三都在漳河之南,甚至大名县的县城也在漳河之南,所以漳河是不能至少在大多数地方是不能当作两省界河的。
因此,从河南、河北两省名字的“河”字的来源上,包括现在的实际功能中看,说河南、河北的中的“河”是漳河是不准确和不严谨的,至于说取代黄河在成为两省的界河则更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