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王尧臣。翻译这一块占比10分,似乎是大多数高中生的痛苦。
1.要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语感,跟英语一样,多读之后,就知道古文的表达方式,那么是非常有助于理解文章的。
2.要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最基础的主谓宾,定语、状语的位置和词性,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倒装句和词类活用,如果不能把握句子成分,翻译的时候也会捉襟见肘。句子成分网上太多讲解,这里不赘述。
3.翻译时瞻前顾后,画出特殊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个句子所处的环境,即陈述主体的身份、地位、环境等,有利于实在不会的词可以猜。
4.多积累。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这些词都是需要掌握的,不想死记硬背,那就只有多读文言文。
加油吧!高中一线语文老师的分享!
宋仁宗是个很伟大的皇帝吗?
仁宗之仁——赵祯
评论一个皇帝是否伟大,一是要看他在位时的历史功绩,主要从治国理政与经济社会发展来分析。二是要看历史的综合评价。
一、宋仁宗的治国理政海纳百川,善于纳谏。这个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铁面包拯,他是第一个被百姓称为“青天”的大臣,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也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角,可以说包公影响了中国千年。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了仁宗脸上,但仁宗只是用衣袖擦脸,最终还是接受了包拯的建议。有一回包拯弹劾三司使张尧佐,理由是他才能与为官平庸。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仁宗比较为难,思来想去,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包拯还是不愿意,言辞更加激烈,带领7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7人中排名最末的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回到后宫后,对张贵妃说:“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这在古代“君权神授、唯我独尊”的皇帝中绝无仅有,堪称一奇。包拯还弹劾过很多权贵,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不仅仅反映了包拯的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也深刻反映了宋仁宗仁爱宽厚知人善任,没有仁宗会有“包青天”吗?以仁治国,守成贤主。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庆历四年(1044年),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以上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集权一体化的调节和加强的措施。从社会的改进,历史的发展来说,范仲淹倡导的改革失败了,但从加强宋朝封建专制制度来衡量,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财政经济的治理,”重农桑” 、”均公田” 、” 减摇役” 、” 青苗法” 、” 免役法” 、”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 市易法” 等等,限制了兼并,扩大了财政税源,加强了中央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守为主,保家卫国。仁宗采取积极地军事防守政策,保境安民。仁宗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国策,展开宋夏战争,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战宋军皆有失利之处,韩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战后被贬。到定川之战,西夏分兵欲直捣关中的西夏军遭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全军覆灭,西夏攻占关中的战略目标就此破灭。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侬智高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祐五年,狄青夜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于归仁铺之战。次年,侬智高死于大理国,乱平。以宽为主,发展经济文化。仁宗在位时期,由于长期的和平,宋朝经济快速发展,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曾多次关心文化事业。景祐中,鉴于三馆秘阁藏书多谬乱不全,诏翰林学士王尧臣、史馆检讨王洙、馆阁校勘欧阳修等人进行编次和整理,于庆历初(1041)成《崇文总目》66卷,是北宋一部重要的官修目录。嘉祐五年(1060)又下诏:建隆初,三馆聚书,仅止万卷。然而今秘府所藏,比唐开元旧录,遗逸尚多,宜开购赏科,以广献书之路。选贤任能,重视人才。名臣有:范仲淹、吕夷简、包拯、韩琦、富弼、欧阳修、文彦博、王尧臣、狄青、范祥、孔道辅、余靖、胡宿、田况、王素等等。文学家有:张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尹洙、梅尧臣、苏舜钦、苏洵、苏轼、黄庭坚等等。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蔡襄。思想家(哲学、史学、科学)有:孙奭、刘敞、胡瑗、孙复、石介、李觏、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吕大临、刘恕、刘攽、毕昇、沈括、贾宪、苏颂等等。画家有:武宗元、赵昌、易元吉、文同、郭熙、王诜等等。由于“群星璀璨”不能一一列举,请海涵。二、宋仁宗的历史评价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能使群臣与百姓,乃至邻国这样悼念的皇帝,全天下有几人?
宋仁宗是一代明君,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在宋代,赞美、歌颂仁宗的人有很多。这些人包括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曾巩、杨万里、文天祥等等。“仁”就是对他的最高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宋史》这样评价赞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所以,宋仁宗是一个伟大的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