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貔貅图案!
从照片判断像是翡翠A货,具体以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为准。以下内容是建立在翡翠A货的基础上:
一、玉料为糯冰飘黄翡,种老底子细腻,水头足,尺寸中等,属于中上料子。
二、貔貅和黄翡都有招财之意;柠檬黄翡巧雕于头和背,预示着好运当头,辈辈有福;将寓意和题材运用巧雕的形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其翡翠作品的亮点。
三、鉴赏貔貅的雕工主要在于其牙口,由于照片角度可获取的信息不全,因此以整体感觉评价其雕工属于中等手工雕刻。
四、目前料子价格上涨,以现在行情,一手出产价在小千数,商场价格在中千数。
玉的价值在于遇对人,懂玉懂货的人看得到其价格,不懂得识货之人多说无益。玉遇有缘人,拥有了,就善待它。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千二买的玉貔貅值不值?
玉有价又无价,看一个雕件两个要素,一是看玉质,也就是说这块玉产自那里,是新疆还是青海,还是俄罗斯产的,应该说目前市场上和一些大玩家主要看重新疆和田玉,但是也不应该排除其他国家和我国青海等地区也有顶级好玉,选玉一般原则是以籽料红,黑外皮为佳品,但是还要看皮内的肉色和宻度,润度及比重,如果达到既白又润,肉质干净,宻度在3,3以上,就按克计价了。你手中玉貔貅不看实物仅看图片很难确定产地,从色泽和润度看,玉质一般,这种玉雕刻大师不会上手的,有失身价,另外雕刻貔貅不是多么精巧的技术活,一般学徒工,或是机器都能批量加工,人工稍加修理即可,所以你于中的貔貅不值那个价,最多也就是几百元。
玩玉器是个水很深的事,不径过学习,不交点学费,轻易不要花千元以上的价钱去买,防止上档!当然,你既然买了就别后悔,毕竟买的是块玉,认真研究学习是个很好的机会。
一家之言,不一定说的对,仅供参考,不争论。
陪葬的玉一般用什么图案?
汉人崇玉、爱玉,并将葬玉发展到极致,远在岭南的南越王墓也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有10件玉人。这些玉人无论工艺、造型、纹饰都各有特点。例如出土于西耳室C258玉人(图1),长2.65、宽1.2、厚0.2厘米,形象为两并肩站立的小人,虽然五官及肢体形态均难以分辨,背面尚可见线刻的发纹、衣纹、裙裾纹。
与此玉人相似的还有主棺室墓主人组玉佩上的4件小玉人构件(图2),它们大同小异,都是平头、圆脸,双手合拢于胸前,似作垂拱交襟状的小人造型,呈跪坐的姿势。在礼仪规范、等级制度森严的汉朝,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是必备的。双膝在前,脚底踩着地面坐在地上,是现代人常见的坐姿。汉代人的标准坐姿是两膝着地,小腿贴地,臀部坐在小腿及脚跟上,称之为跽坐,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跪坐方式。这4件小玉人行汉人的坐姿礼仪。
南越王墓中还出土了5件玉舞人。玉舞人在战国时期已有出现,盛行于汉代,在汉代玉制装饰品中最为独特,极具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从目前已发掘的汉代墓葬中出土的众多精美的玉舞人可知,玉舞人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佩饰之一。南越王墓中出土的5件玉舞人,蕴含了许多信息。
例如,C137圆雕玉舞人(图3)出土于西耳室,高3.5、宽3.5、厚1厘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汉代圆雕工艺的玉舞人,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它的造型为一舞者,长袖飘举、折腰扭胯,犹如楚辞汉赋中的“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跳的正是汉代流行的长袖舞。不少专家认为,长袖舞源于楚舞,据《墨子·兼爱》中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说明楚王喜欢纤细的身材,当时的楚人为了迎合楚王喜好,宁可不吃饭也要保持身材的苗条。从出土文物中跳长袖舞人的形象来看,袅袅长袖纤纤细腰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为此我们可以认为舞人以细腰为美,某种程度上是受楚国风尚的影响。由于汉代受楚文化的影响,使得长袖舞风靡一时。从两汉诗赋和汉墓出土实物表明,身为楚人的汉代统治者们对楚舞非常迷恋,刘邦的戚夫人“擅为翘袖折腰之舞”、汉武帝的李夫人“妙丽善舞”、汉成帝身边的赵飞燕“身姿轻盈,能作掌上舞”。但是,从目前岭南地区考古情况来看,当时岭南地区的舞蹈主要可分为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笙舞、建鼓舞、盘鼓舞、群舞、杵臼舞,这些舞蹈形象具有明显的祭祀意义,与古越人的礼仪文化息息相关,大多现于铜鼓、画像石、壁画上。从南越王墓出土玉舞人的情况来看,南越国宫廷可能并不盛行越式舞,而盛行长袖舞。玉舞人的发饰为梳一右向横出的越族发饰—螺髻,表明应该是一位越族女子,其穿着却是右衽长袖衣、绣裙。史料记载,汉民族服饰的特点是交领、右衽,古越人身着左衽服饰。玉舞人的右衽服饰穿着应为汉服,具有典型的汉文化特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曾描述南越王赵佗魋结箕倨见陆贾,可见南越国时期的服饰还是以越族服饰为主。这件小巧的玉舞人身着汉服,头盘越族螺髻,跳着楚舞,口部微张,似喃喃细语作咏歌状,是汉越文化交融最好的印证。
另外3件玉舞人出土于埋葬四位夫人的东侧室。E135玉舞人(图4)是右夫人组玉佩上的构件。其做工精细,运用线雕手法刻画出一人身着长袖连衣裙,右手举至头顶,左手放置于细腰前,长袖下垂,整体似舞蹈的形态。玉舞人头顶和脚底各有一小孔,且在腰部还挂系着一套线雕玉佩饰。
E125玉舞人(图5)做工稍显粗简,是部夫人组玉佩上的构件,线雕一人左手上扬至头顶,右手下垂于身下,并衣袖及地,作翘袖折腰的舞蹈状,正反两面内容相同,是部夫人组玉佩上的构件。
E158玉舞人(图6)是从东侧室清理出的泥土中筛出,纹饰、造型与E125玉舞人相似,左右上扬,右手和衣袖下垂于身下,作翘袖折腰的舞蹈状。
C259玉舞人(图7),为小人跳舞的形象,两面均以线刻勾勒出五官、肢体动作、衣裾。右手高扬甩在头顶,耸左肩,左臂卷曲向后。扭胯,提右腿抬膝。舞姿稍微与其它玉舞人不太一样,类似于猴舞。这几件玉舞人的做工包含了线雕、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体现出当时汉代高超的制玉工艺,这些工艺出现在南越王墓的随葬品中,是汉越交融的见证。从玉舞人的精细程度看,每个玉舞人的质量各不相同,或许是为了体现使用者身份地位的差别。从4位夫人身上出土的玉舞人我们可以窥探出南越王4位陪葬夫人的身份高低,体现出当时的等级森严,这种上下尊卑的制度,是王朝君主专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说不定,在当时的南越国宫廷内,也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宫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