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后,有一支残余势力迁居到北方边境地区,在突厥人的庇护下重建王朝并存在十年时间,这便是史上的后隋,而后隋的“当家人”,正是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后秋。那么,杨政道是如何组建起后隋政权?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杨政道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大将宇文化及率领禁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杀害隋炀帝及宗室、外戚,杨暕及其二子遇难,杨政道此时尚在母亲腹中,经祖母萧皇后向叛军求情才得以幸免。不久,宇文化及率军十余万,裹挟着秦王杨浩及萧皇后等人北上,声称要返回关中,杨政道便出生于途中。
宇文化及早蓄篡位之心,在北返途中便公然霸占炀帝的后妃团,衣食起居跟天子没有两样(“化及于是入据六宫,其自奉养,一如炀帝故事。”见《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宇文化及列传》),俨然已把自己当成皇帝。等到被瓦岗军首领李密击败、退居魏县后,宇文化及自知已是穷途末路,便想着在临死前过一把皇帝的瘾。
宇文化及说干就干,在同年九月,便废黜杨浩并派人将其毒杀,随即自称许帝,建元天寿,并署置百官,公然在一个小县城内窃号自娱。宇文化及僭号后,随即率众北上突围,想占据魏州作为根据地,失败后又逃奔聊城,但不久便被河北军阀窦建德俘获,随即被押至河间处决,时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闰正月,距离宇文化及僭号称帝仅半年时间。
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后,萧皇后、杨政道等人再度沦为窦建德的俘虏。好在窦建德对他们相当客气,不仅公开替炀帝发丧、尊礼萧皇后,还把襁褓中的杨政道封为郧公,待以外国君主之礼,算是给足了面子。萧、杨等人在窦建德处停留了一年时间,此时东突厥处罗可汗在妻子、义成公主(隋朝宗室女子)的建议下,派人索要萧、杨等人,窦建德不敢得罪东突厥,便将他们礼送至突厥境内。
处罗可汗的父亲启民可汗一度失去位子,幸好有隋文帝的支持才得以复位,由是对隋朝非常感激。处罗可汗因为隋朝对突厥有大恩,加上义成公主的关系,所以对萧皇后、杨政道等人非常礼遇。杨政道到达突厥后,处罗可汗便将他迎立为隋王,并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官吏、百姓万余人配给其管治。
杨政道驻屯在定襄郡(治所在今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并在此地组建起小朝廷,史称后隋政权(“突厥处罗可汗迎杨政道,立为隋王。中国士民在北者,处罗悉以配之,有众万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于定襄。”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
处罗可汗把杨政道扶上位后尤且不满足,又打算南下进攻唐朝,夺取并州以安置杨政道,可惜还没来得及发兵便因病去世,时在武德三年(620年)二月。等到处罗可汗去世、其弟颉利可汗即位后,虽然仍优待杨政道,但对他的支持力度大不如昔。就这样,杨政道尴尬地居住在定襄,这一待就是十年时间。
颉利可汗虽然没有支持杨政道夺取并州,但并不妨碍他扶持其他傀儡政权对抗唐朝,并屡次南下入侵,成为中原最大的祸患。唐高祖在位期间忙于统一,没精力、实力跟突厥对抗,但等到太宗即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派军神李靖为主帅,名将李勣、苏定方、柴绍、薛万彻为副,率军十余万分道讨伐东突厥,一举将其击灭,并俘获颉利可汗,彻底解除其对中原的危害。
东突厥灭亡后,寄居在定襄的杨政道失去了庇护,剩下的便只有投降一条道可走。贞观四年(630年)正月,萧皇后带着杨政道向唐军投降,随后被送往长安,存在十年的后隋政权正式覆亡。唐太宗对这帮降人还算优待,不仅没有要他们的命,还封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及突厥灭,归于大唐,授员外散骑侍郎。”见《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
杨政道后来又担任过尚衣奉御(为皇帝管理衣物,为正五品官,多由皇亲国戚担任),虽然官阶不大,但深得皇帝信赖。杨政道一直活到唐高宗永徽初年才去世(“贞观中,位至尚衣奉御,永徽初,卒。”见《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其子杨崇礼、孙杨慎矜皆至显官。
史料来源:《隋书》、《北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