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龚自珍,如何鉴赏龚自珍的《咏史》?

2022-04-15 09:12 资讯百科 投稿:运河边百科网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封建文人的生活情态。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咏史龚自珍,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也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著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
  而那些时运好的文人,整日沉浸在与风尘女子的恩恩怨怨之中,不求上进。龚自珍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另类,是一个有着叛逆精神的思想家,他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写诗揭露了这种社会现象。

咏史龚自珍,如何鉴赏龚自珍的《咏史》?插图咏史龚自珍,如何鉴赏龚自珍的《咏史》?

对于当时日趋颓废的社会风气,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此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对这一现象作了充分的揭示。
  首联以概括之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据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感叹气节丧尽、毫无廉耻的社会现状。
  此诗从现实感慨出发,而以历史故事作为映衬,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如何评价纳兰性德的《咏史》?

  

这首咏史诗写了两个历史人物,春秋时的刺客豫让和秦末汉初的谋臣张良, 两个人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惊心动魄的刺杀敌人的举动,但结局却大不相同。豫让 为了给“知己者”智伯报仇,不惜毁灭自己,舍弃生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走向死 亡。而张良则不然,他在每次行动之前都有“全身策”,最后才能辅佐汉高祖刘邦 灭了秦朝,为韩国报了仇。
  两个人对比,作者认为豫让“漆身吞炭”白白地增加了 肉体的痛苦,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不足以酬报国士之知。作者对他自杀的 结局表示了深深的惋惜之情,对他的鲁莽从事,不择方式,不计后果,持否定态 度。认为真正的英雄应像张良那样,不但有胆,而且有识,在功成之际急流勇退, 保全自己。
  实际上豫让在刺杀赵襄子时曾对朋友说:“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 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豫让知道 自己刺杀赵襄子的行为是难以成功的,他就是为了“义”而去,怀着必死的信念, 那么他也就不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筹万全之策。
  他要通过自己的死,给天下以 及后世那些心怀二心的人做个榜样。正如汉•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所说: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左思的《咏史》诗风格怎样的?

  左思诗歌的代表作品除了《三都赋》以外,还有《咏史》诗8 首,见于《昭明文选》。其文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 “咏古人而已之性情俱见”(清•沈德潜《古诗源》)。把深刻的现 实内容以巧妙的艺术形式、托讽手法表现出来,是《咏史》诗的 基本特点,其于后世影响很大。
  左思作文多用对偶句,但无呆滞之弊;他讲究练字练句而不 失自然;他祖述汉魏而不刻板仿古,落落写来,自成大家,像 “振衣千仞□,濯足万里流”,“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等都是 写得很传神、很成功的诗句。《咏史》诗语言朴实,感情充沛,气 势雄健,虽然抒发了内心的郁闷苦恼,但没有流露出沮丧颓废的 悲观情调,一气贯注的诗篇中回荡着壮志不已的悲壮,很近于建 安文学的慷慨任气。
  左思《咏史》诗的这种风格被钟嵘称为“左 思风力”,“左思风力”曾对大诗人陶渊明和杜甫发生过影响。左 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也被南朝范云、初唐王勃借 用来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怎样  风格  左思  
声明:运河边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站长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