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自带气味的文章古代太监怎么上厕所的。
造纸术是汉代的一大发明,但一直到元朝,这一技术产品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推测,纸张运用到如厕中,可能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落后,缺少汉民族“敬惜纸张”的意识,所以纸张才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在此之前,人们用于擦拭污秽之物的是“厕筹”,也就是木头片或者竹片,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动手削竹片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且还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算是礼佛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
竹片的问题在于毛刺比较多,如果手艺不好,竹片不够光滑,使用起来就可能伤了使用者的臀部,实在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
明清皇帝如厕使用的手纸比较昂贵。
据明代谢肇涮(1567年至1624年)所著的《五杂俎》记载:“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蚕所吐成茧,织以成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这种皇帝如厕使用的手纸是四川一带所贡的用野蚕茧织成的粗布条,如手纸一般大小,用后丢弃。
有这样一则比较有趣的故事,说有个太监看着皇帝用完这些“珍贵的手纸”就丢掉,觉得怪可惜的,就一张张收集起来,清洗晒干后,就织成一幅帘帐,挂在他的小屋子里。
一次,皇帝闲游散步,正好看到这个帘帐,觉得怪有特色的,一小块小一块织成的帘帐,很像僧人的百衲衣。帘帐吸引了皇帝的眼球,就问此为何物所制?
太监自然不敢撒谎,就战战兢兢,如实招供,说这是您老人家使用过的手纸做的。皇帝听完大为惊愕,觉得这太可惜了,就下令此后如厕用纸替代,不再使用帛了。
再来看看外国的吧。
古希腊人用的是鹅卵石,叫“pessoi”,这种鹅卵石很多都比较轻薄,边缘很光滑,质感很接近大理石。有考古学家在公元2世纪的古希腊遗址中,就发现了这种鹅卵石。一开始考古学家觉得这是一种用来下棋的棋子,但在进一步研究,化学检测出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还有一些很“小众”的。
据说俄国的皇帝会用鹅的脖子;日本皇帝会用蝉的翅膀;法国皇帝用的则是粗麻绳。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北欧的维京人,他们会使用羔羊的羊毛来擦拭,当然,这种方法并不常见,据说当时的海盗还会用北欧的一种蛤来擦拭。
当然,也有使用“左手”的。
古代帝王如厕有什么讲究?
同样是上厕所,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宫斗夯剧《延禧攻略》前段日子火爆热播,一群花枝招待的女人为了后宫中唯一的男人而争的你死我活的故事再一次让人看了个狗血喷头。前有《甄嬛传》,再有《延禧攻略》,紧接着《如懿传》又来了,勾心斗角玩了命,这群女人真毒辣。
且说《延禧攻略》中有个细节让人感觉有些意思,那就是皇帝“出恭”,“出恭”是个文词,换成大白话就是上茅厕。
剧中有一幕,魏璎珞用计害得乾隆拉肚子,乾隆急火火朝着李玉大喊一声“官房”。皇帝要拉肚子,可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一嗓子让所有太监急得跳脚,麻溜的,赶紧的,快快的,皇帝要屙屎。
为何这种“五谷杂粮轮回”的事儿让太监们这么慌忙,那是因为在古代时期,皇帝上厕所是件大事,更是要被细细分成9步骤,少一个步骤都不合规制,且全程皇帝不能自己动手,大小事务全部由太监代劳。
在大清一朝的宫廷中,并没有厕所这个设施,因此如厕时需使用便器承接,而乾隆大喊的“官房”就是皇帝专用的便器。为了彰显身份地位的高贵不同,皇帝的便器有需要时才搬进宫里,完事后将便器清理干净,倒入特制香灰,再放回净房中(专门存放便器的地方)。根据历史文物考究,清朝皇帝的便器为椭圆形坐式开口,上面有软垫,口上还有盖,其实整体已经相当接近现今的马桶。外观包金镶银,十分贵重,一个马桶够平常人家吃一辈子的。
至于皇帝上厕所,事儿多着呢。我们平常人就三个步骤,脱、蹲、拉。而皇帝则分为9大步骤,不但如此,总管大太监还需在旁边指挥小太监侍奉皇帝,而且还要在一旁高喊逐个步骤:“开龙袍”、“褪龙裤”、“掏龙具”、“洒龙水”,待皇帝小溺完后,太监便喊“甩龙头”,接续为“置龙具”、“复龙裤”、“穿龙袍”、“恭送万岁爷”。
终于,皇帝痛快了,舒坦了,再看小太监们,弄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