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一种另有比喻寄托意义的故事寓言。其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寓体, 即故事情节; 二是本体, 即比喻寄托意义(点明或不点明)。既有故事情节、 又有比喻寄托, 是寓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根据前者, 可以把寓言跟一般比喻、 咏物诗、禽言诗、抒情言志文章等区别开来;根据后者, 可以把寓言跟故事、小说、历史等叙事文体区别开来。
〔寓言分类〕 寓言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从寓体类型可分为:①人物故事, 包括以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生活故事、笑话为题材的寓言;②拟人故事, 包括以动物、植物、 无生物、 天象等为主角的拟人化寓言故事。 二、 从本体意义可分为: 讽刺的寓言,说理的寓言; 亦可按具体内容分为哲理的、政治的、社会的、修养的等类型。
三、从寓体和本体的关系可分为:1比况型寓言, 此种寓言是比喻的高级形态。其特点是为了把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以物喻人, 以小喻大,以古喻今, 以近喻远, 以具体喻抽象。 大多数寓言特别是说理寓言属此类型。②谐隐型寓言。有的寓言旨在讽刺社会, 但不敢直说以免触犯权贵和世人, 于是把本意隐含在故事之中,或用诙谐的形式说出来,便是谐隐型寓言。
不少讽刺寓言,特别是诙谐寓言属此类型。谐隐与比喻目的不同(一个为了隐藏真意,闪烁其词,一个为了显示道理,使人明白),但效果往往一致, 不易绝对区分。③象征型寓言, 此种寓言采用象征手法写成。寓体中的人、 物、 情节皆有象征意义。比喻性形象本身无独立意义, 象征性形象本身具有独立意义而又能发射出其他意义。
如《玫瑰传奇》、《天路历程》、《后西游记》等皆用象征手法表明寓意。此类寓言对小说、戏剧影响巨大。寓言与其他文体结合则产生寓言诗(包括长篇叙事诗)、寓言小说、寓言戏剧等。
〔萨迪〕 (1208~1292) 波斯著名穆斯林诗人。代表作为训世故事诗集《果园》与《蔷薇园》。
其中有不少寓意隽永的寓言诗。如《果园》中的“一颗雨滴”,《蔷薇园》中的“谎言与直言”、“罹难知安乐”、“国王付盐钱”、“知足常乐”、“温驯骆驼”等。
萨迪生于设拉子一个下层宗教人士家庭,1291年12月卒于同地。早年在家乡求学。14岁丧父,后到巴格达内扎米耶书院研读文学和经学。
同时开始用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写作抒情诗。后因不堪忍受神学院对思想的束缚而辍学离开巴格达。蒙古军入侵,他以伊斯兰教达尔维什(游方者)的身份,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游历生涯,沿途布道讲学,足迹遍及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印度、阿富汗和中国新疆等亚非地区。
他做过苦工,被十字军俘虏服过苦役,还多次朝觐麦加天房。这些经历使他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社会,积累掌握了许多民族文学的精华,为后半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飘泊生涯结束,他一直蛰居故乡设拉子,潜心写作。
萨迪最有名的作品是《果园》和《蔷薇园》。
《果园》是他结束漫游返回故乡后的第一部作品,写成于1257年,最初以《萨迪集》问世。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大至治国安邦的方针策略、道德修养的准则规范,小到待人接物的礼节及生活起居经验,还涉及到天文、鬼神、哲学、历史、伦理、医学、兵法等方面的问题,应有尽有。
全书160个故事所描写的多是帝王、圣哲、教徒、云游者的生活,既有历史人物故事,又有诗人漫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在对这些事件的评判中,诗人表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和爱憎情感,充满对善良 、纯洁、赤诚、正义、光明与真理的礼赞,堪称是萨迪的理想国。
《蔷薇园》用无韵散文、韵文并间有短诗写成,题材和《果园》相仿。包括记帝王言行、记僧侣言行、论知足常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教育的功效、论交往之道,共8卷。全书运用娓娓动听的叙述与以事喻理的教谕,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果园》和《蔷薇园》大量引用了民间的谚语、格言、警句等,许多名言至今仍交口传颂。
书中的散文尾韵自然,对仗工整。书中的诗用词平易,句式简练。作品中明白晓畅、清新自然、质朴流畅的语言,数百年来始终是波斯文学的典范。
萨迪十三世纪初出生于波斯(今伊朗)的设拉子,青年时代在巴格达求学,受着波斯和阿拉伯文化的熏陶。不久,蒙古人入侵中亚,萨迪被迫背井离乡,作为一名行脚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到过埃及、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印度,甚至到过我国的喀什噶尔。在旅途中目睹侵略者的掳掠烧杀,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他对苦难中的人民充满同情。到了十三世纪中叶,侵略者被打退后他回到故乡安定下来。这时他已五十多岁了,他深悔自己虚度了许多时光。他深居简出,过着沉思默想的生活。
一位友人时常来访,他虽然婉言谢绝,家人也将实情相告:他已执意选择了沉默,决心在余年里缄口不语。然而来者是患难之交,多年挚友,他还是接待了老友,并且在花园里散步。一天,见这位友人离开时用衣襟兜满了蔷薇、风信子和紫苏,打算带回城里,萨迪就说:“你知道这些鲜花总要凋谢,花园的许诺并不可靠;哲人有言:‘不长久的东西不值得留恋’。
”朋友叹道:“那有什么办法呢?”于是萨迪答应创作一部《花园》,使秋风不能凋谢它的绿叶;使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新春的欢乐变成秋天的萧条:
萨迪对朋友说道:“托盘里的花儿能够鲜艳几时?不知摘采我园中花叶哪一枝。那些花朵五六天就会枯萎,可我的花园却永远春光明媚。
”听了这番话,朋友倒出了衣襟里的花朵,抓住萨迪的衣襟:“君子言而有信!”萨迪遵守诺言,于1258年完成了《花园》。
由于《果园》和《蔷薇园(花园)》都是采用了语言的写作手法,所以后来世人把它们当做是《萨迪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