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推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辛弃疾最著名的诗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为主。注释:
1.永遇乐:词牌名。
2.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地势险奇。
3.孙仲谋: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孙权先建都于京口,后迁都于建康,京口仍为军事重镇。
4.陌:指田间道路。
5.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其先世由彭城迁京口,刘裕在此起事,平定桓玄叛乱,推翻东晋,当了皇帝。
6.“元嘉草草”二句:元嘉: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草草:草率;刘义隆好大喜功,以致北伐惨败,国势一蹶不振;狼居胥:山名,今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东汉霍去病追击匈奴至此,封山而还。这里用“封狼居胥”表示刘义隆意欲效仿霍去病北伐立功。
7.“回十三年”三句: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依然能记得当年金兵南侵时扬州一带烽火遍地、狼烟滚滚;四十三年:辛弃疾从1162年率众南归,到1205年于京口任职,记43年;路:宋代行政区划。
8.“佛狸祠下”两句:被金兵占领的寺庙里香火很旺,但土地已非我有。佛狸: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元嘉二十七年(451年),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抵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今在江苏省南京市境内),在山上建行宫,后改为佛狸祠;神鸦社鼓:指祠内乌鸦叫声和鼓声响成一片。
9.“凭谁问”三句:意为自己已经老了,但还和廉颇一样志气在胸,可还有谁会用我呢?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晚年遭人谗言而出奔魏国。后赵王欲起用廉颇,先遣使者问其健壮与否。廉颇当着使者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披甲上马,以示尚能上阵。但使者受贿而谎报赵王:“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如厕三次)。”赵王遂罢。
导读:南宋开禧年间,宋军北伐之前,66岁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为镇江知府,镇守江防要地,这首词即为此时而作。词作上阕拈举历史上与镇江有关的典故,借对孙权、刘裕开创英雄业绩的追忆,表明作者决心像他们那样挥戈北伐、一展宏图;下阕告诫人们,要吸取宋文帝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惨痛教训,阐明自己坚决主张北伐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词作最后以老将廉颇的典故,抒发自己老当益壮的报国雄心。全词举经用典,借古喻今,时空交错而气脉贯通,今古连缀而不留痕迹,表达了坚决抗金的战斗意志和澎湃激情。感言:岁月无情,多少风云人物隐没在历史的深处;光阴有痕,英雄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昭耀后人。